既自以心为形役什么意思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4 20:47:47
既自以心为形役什么意思

既自以心为形役什么意思
既自以心为形役什么意思

既自以心为形役什么意思
《归去来兮辞》一文中有句话“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我找遍能找到的翻译材料,几乎一致地把它翻译成:“既然自己让心灵为形体所役使,为什么如此失意而独自伤悲?”这句话里有两个字“既”、“以”我觉得值得探讨.对“既”字,我比较倾向于浙江教育出版社的《词语手册》的解释,即是“已经”之意,也更符合古汉语的习惯意思;而“以”我则倾向于翻译成“认为”,引申为“认识到”.这样,整句话应该翻译成:“在我自己已经认识到我的心灵为形体所役使(的情况下),我为什么还要失意和独自伤悲?”意思是说我不该悲伤,而该庆幸欣喜才对.(“奚”句当为反问句)
但是课文中把“心为形役”解释为“本心不愿出仕,为免于饥寒,却违背自己意愿做了官”之意,言下之意是已经意识到了违背本心出仕是不好的事,只是为了免饥寒,那么这本是让人愁悲失意的事,何来一个反问句?似乎是要劝自己对这种违心之举,不要愁悲之意,这在本段语境和语法理解上,都是不妥的.
如果要顺着教参及其他参考书对此句翻译的思路,我认为有一种解释:本来违背本心为免饥寒而去出仕,是一桩对他这样的人来说“迷陷”其中的事,是“心为形役”了,即可能自觉或不自觉地丧失了自我觉醒和反抗意识了,只会一味地麻醉堕落下去吧;但这次怎么会悲苦伤感起来呢?原来自己内心那点觉醒还是有的,于是反问:奚惆怅而独悲,是为了肯定自己的觉醒意识的.这样后面紧接“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就顺理成章了.如果上述成立,那么“心为形役”解释为“本心不愿出仕,为免于饥寒,却违背自己意愿”是否欠妥?既然是迫于无奈,自然会自觉并觉醒吧?所以我认为应该把意思指向“失去了独立判断精神的,只剩下四肢外形”的“行尸走肉”才是.陶渊明对官场的厌恶,对官场束缚人性的感悟,把官场中人看作“行尸走肉”我认为并不为过,但要让“行尸走肉”终于觉醒是难上之难事,陶渊明为自己的迷途知返深深庆幸:我还能意识到这是值得悲愁的事,这说明我所陷不深,来得及自拔!“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这真是一个文人觉醒时代的代表人物.
所以我觉得还是要取开头提到的一种解释,我觉得,应该把“以”解释为“认为”,很多参考书避开了这个字,或者解释成“让”,即靠“把”意,带有主动色彩,是不恰当的.而如果把“以”解释为“认为”,“既”字解释为“已经”之意,那么就是说陶渊明已经觉醒了,从官场中幡然醒悟了,可以抽离污浊而返璞归真了,这不是很值得高兴的事吗?一个反问句,奚惆怅而独悲?有什么可以悲伤失意的?这又和前句“田园将芜胡不归”的反问句式构成了句式语气上的一致!两个反问使一个自觉的文人形象呼之欲出、跃然纸上,此后一“悟”一“知”顺理成章.也许这样的理解更显得合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