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氏璧的来历越短越好!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5 22:21:13
和氏璧的来历越短越好!

和氏璧的来历越短越好!
和氏璧的来历
越短越好!

和氏璧的来历越短越好!
太子镇有个樟铺村,距村不远的半山腰上有一座千年古刹,名曰沙湾寺,村民在该寺发现了一座建筑奇特的古墓,相传古墓的主人就是传奇人物《了凡四训》的作者了凡大师.无独有偶,在太子镇东部海拔400多米的筠山的深处,也有一座古刹,该古刹建在荆山上玉印洞旁,相传这里就是当年卞和发现和氏璧的地方.它们给千年古镇带来神秘的色彩.
秘密:“和氏璧”在此发现?
沿太子镇向筠山而行,便来到了筠山的石井村,该村口几棵高达30多米的参天古木可惜死了二棵.在一位僧人向导下,沿一条山间小道向东爬行约一个多小时,就到了阳新县太子镇东部海拔400多米的荆筠山(古时称荆山).
在密林中,隐藏着一座古刹.据介绍,这就是有关史料上记载的“玉印古刹”,是卞和在此发现“和氏璧”的地方,现存有“玉印洞”.碑文记载:和氏璧是卞和在古刹后的山洞里发现后才三献楚王的.相传,山洞有一天然石桥,传说卞和年轻时是医生,经常上荆山采药,多次休息于山洞,朦胧中发觉有一只喜鹊攀在洞壁处,闪闪发光,认为是宝石,于是凿下此石块,献给楚王被砍足.后来和氏璧为无价之宝,制成镇国玉玺.王莽篡位时,与姑姑争夺玉玺,玉玺被摔破,用金子镶补.卞和后来在荆山山洞居住,被他治好病的网湖姑娘娥眉时常上山看望,愿意以身相许,但被卞和拒绝.于是娥眉将采来的莲蓬气得丢在来的山路上,化为石头,堆成一座山,叫莲蓬山(现在这里的村民常采这些有孔的石头卖).娥眉姑娘后来出家,在荆山南边建庙,隔沟相望.
据史料记载,卞和,湖北襄樊人也,是春秋时期楚国的琢玉能手,他在荆山里得到一块璞玉.卞和捧着璞玉先后去见楚厉王和武王,但说这只不过是一块石头,于是以欺君之罪被砍下左脚和右脚.文王即位后,卞和抱着璞玉在楚山下痛哭了二天二夜,哭干了眼泪后又继续哭血.文王得知后派人询问为何,卞和说:我并不是哭我被砍去了双脚,而是哭宝玉被当成了石头,忠贞之人被当成了欺君之徒,无罪而受刑辱.于是,文王命人剖开这块璞玉,见真是稀世之宝,命名为和氏璧.
和氏璧面世后,成为楚国的国宝.后来楚国向赵国求婚,使和氏璧又到了赵国.公元前283年,秦国听说赵国有和氏璧,提出以15座城相交换,因赵弱秦强,赵国不敢怠慢,但又不情愿,便派智谋双全的蔺相如奉璧使秦.蔺相如知道其中有诈,偷偷将和氏璧送回了赵国.但后来,和氏璧还是被秦国拥有,至于何时、如何被秦国拥有,史无记载.
据《史记》记载,秦王政九年,便将和氏璧制造成玉玺,刘邦灭秦得天下后,子缨将玉玺献给了刘邦,玉玺成为“汉传国宝”.到汉末董卓之乱,玉玺先后落入孙坚、袁术之手,再传魏、晋.隋灭陈后,玉玺被陈朝的萧太后带到突厥,直到唐太宗贞观四年公元630年 玉玺归唐.五代时,天下大乱,流传的玉玺不知所终.在六朝以后的记载中,大都认为被秦始皇所用的玉玺是用和氏璧改造而成的.
关于和氏璧的来历,《韩非子》中只说卞和得璞于荆山,而荆山究竟在何处?记者查阅了有关资料.其一,湖北南漳县说.其二,湖北阳新说,据《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载:“荆山在湖北阳新县北五十里荆山”,并引《舆地纪胜》云:“为卞和得珍之所”.其三,安徽怀远县说.其四,安徽芜湖县说.以上四种说法,都有其一定的根据和道理,但其中恐怕后人附会的成分更多一些.因此,和氏璧真正得于何处,恐怕将是个千古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