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学教学中如何坚持因材施教原则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6 21:21:07
论中学教学中如何坚持因材施教原则

论中学教学中如何坚持因材施教原则
论中学教学中如何坚持因材施教原则

论中学教学中如何坚持因材施教原则
内容摘要:“良好的方法能使我们更好地发挥天赋才能.” 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才是解决学习问题的关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着情感教育,对不同类型的导致学习出现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揭开学生思想上的死结,让学生恢复对学习的兴趣.因而使“因材施教”转化为“知材施教”.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往往被我们落实的比较僵化,或者不扎实,或者失于片面.\x0d我们要进行“教育创新”就不仅要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教育思想,而且还要与时俱进,即用新的教育理论和教育观点去诠释和发展它.关键词:因材施教方法教育思想创新与时俱进\x0d“因材施教”是老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教学的深度、广度、进度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时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差异,使每个人的才能品行获得最佳的发展.“因材施教”不但是我国古代教学经验的结晶,还是现代教学必须坚持的一条重要原则,它具有非常丰富的现代价值.实行“因材施教”,\x0d对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我们教师自觉践行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表现.\x0d一、了解“因材施教”的历史渊源\x0d因材施教是春秋时代大教育家孔子开创的.他的基本做法是:首先观察了解学生的行为、经历和爱好,听其言,观其行,在全面掌握学生实际能力的前提下,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施以针对性教育.具体讲,孔子把学生分为智力水平超常和中下两种类型,认为对前者可以教给高深的知识,对后者则不能.他又根据学生的志趣爱好,分成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四类,分别给予培养,以造就各种专门人才,这可以说是开我国分科教学之先河.特别值得称道的是,孔子善于根据每个学生的秉性特点实施教育.他对于学生的性情禀赋和日常生活了如指掌,不管别人问到哪一位弟子,他都能脱口而谈.如季康子向他打问仲由、端木赐、冉求的情况,他不假思索便说“由也果”、“赐也达”、“求也艺”,还说“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喭”等等.他针对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循循善诱,悉心教导,这在世界教育史上也是罕见的.然而,把孔子的教育实践和理论加以总结,归纳出“因材施教”这个概念的,是千余年以后宋代教育家朱熹.他在《四书集注》一书中对孔子的教育实践赞不绝口:“孔子施教,各因其材”.朱熹不仅赞赏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而且身体力行,把它贯彻到自己的教育实践中,并有所发展,对后世教育产生了积极影响.\x0d二、中学教学中坚持“因材施教”原则的必要性\x0d教育的目的是什么?说到底就是为了把学生培养成各有所长的人才,让其适应社会的需要,为社会各行各业服务.人才也不是样样俱能的全才,大多数是具有一技之长的专才.在教育过程中要把所有学生都培养成优秀的全才是不可能的,“尖子”只是学生中的小部分.所以在人才培养的方法上,教师应采取“因材施教”的原则,从了解学生入手,利用各种机会和学生谈话,了解他们的思想、志趣和爱好等,注意平时经常性的观察,正如孔子所说“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摸清楚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优点和缺点,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发挥每个人的潜能和积极因素,弥补个人的短处不足,“长善救失”,选择最有效的教育途径,使具有各种个性差异的学生都能各得其所地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x0d中学生在步入初中学习时,由于各种原因,个性差异明显,学习层次也不同,且不可采取一刀切的教学方法,“可一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这值得我们反思与借鉴.\x0d科教兴国的战略要求大力推进与实施素质教育,而实施素质教育的实质就要使全体学生全面地、主动地得到发展,“因材施教”正是这一过程的核心方法与原则.而现实情况往往是把学生当作需要接受教育的被动者,重视对学生的现实状态的评价(主要按学习成绩将学生归为好、中、差),忽视学生潜在发展的可能性,习惯于按统一的标准和尺度去衡量和要求学生.笔者认为,培养学生要同园丁一样,首先要认识他们,发现他们的特点,而予以适宜的配料、水分、阳光,还要除害虫.这样,他们才能欣欣向荣.因为每一个人不可能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不可能用同样的速度,沿着唯一的途径,达到相同的终点.因此,由于先天条件如遗传和周围环境的影响以及所受教育等后天造就各不相同,充分认识学生发展的潜在性、独特性与差异性,不将学生“看死”、定型化,为学生发展可能的实现提供,创造各种条件,注意克服教学中追求趋向,整齐划一的弊病,是每一位教师乃至家长、全社会都应注意的.课堂上,老师应对好、中、差不同对象的学生因人而异、因势利导,这样才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对学生的要求要适度,给予的知识量不能超过他们的承受力,使他们学得懂、有收获、有进步.\x0d三、中学教学中实施“因材施教”的途径与方法\x0d教学中,要平等对待每个学生,培养“优生”和转化“差生”是一件艰巨的任务,对“差生”更要多花精力,多倾注爱心.学生不良行为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日常学习中屡遭失败和挫折留下的“后遗症”.如:因为学习成绩差带来的家庭斥责、惩罚,同学歧视、嘲笑,集体活动受到排斥等.由于担心遭受或曾经受到讥讽、嘲笑和惩罚,这部分学生往往是既自卑又自尊,过于敏感,对老师和成绩好的同学存有戒心和敌意,不愿接近,认为老师和同学轻视自己,厌恶自己,常以沉默、回避、怀疑的态度来对待.处于这种心态下,教育和沟通是很奏效的.但应看到,这些学生的情感还不稳固,带有很大的情境性.同时,他们的自尊心并未泯灭,很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所以,他们对真诚爱护、关心他们的人更能表现出尊敬和依恋的感情.作为老师应当明白:“差生”差的原因在于为他们提供的智力活动的机会相对较少,解决的途径必须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利用一切机会引导他们参与学习和班集体活动,培养他们的求知欲、上进心,发展他们所缺少的心理品质.老师只有真心实意地尊重、关心和爱护这些学生,做到不歧视、不讽刺、不打击、不挖苦、不疏远,在思想、生活、学习上无微不至地关怀和帮助他们,多多接近和观察他们,多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兴趣爱好,才能针对他们的心理特点在发展上狠下功夫,使他们实实在在地感受到老师的诚意,在内心情感上产生共鸣.\x0d一个班级的几十名学生中,总有学习成绩相对较差、思想品德等方面发展有差异的学生,这些学生通常被称为“差生”.转化这些“差生”,关键在于老师,要遵循教育规律,掌握每个“差生”的心理特点,讲究教育方法,以正面教育为主,使教育具有针对性,激发学生的进取心、求知欲.在教学中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前提是对学生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即从学生的学习基础(包括薄弱环节)、智力状况(记忆、观察、理解、思维等方面的状况)、心理品质(理想、动机、信心、毅力等)以及学习方法等方面作全面分析,找出影响学生学业成绩的主要矛盾,重点突破,以收到预想的效果.俗话说:“十个手指扯不齐”.学生的接受能力,智力发育的程度有早有迟,所以全班几十名学生不可能“正步走”那样整齐划一.为了让所有的学生都有所收获、有所进步、对学习充满信心,教师必须做到“因材施教”.\x0d(一)对症下药,因材施教\x0d治病要对症下药,育人就要“因材施教”.由于“差生”在学习过程中听到的大多是批评、训斥、责备、挖苦,往往比较心虚、自卑,甚至有敌意,常常以为自己无论表现如何,老师同学都是轻视他、厌弃他,因而常持沉默、回避的态度,抵制外来的教育和帮助,老师的教诲在他们身上就很难生效.对此情况,我们要反复琢磨、重温《教育学》、《心理学》,分析学生心理状态,根据学生的年龄、个性特点和各自的错误行为产生的原因对症下药,采取切实有效的教育措施.\x0d(二)动之以情,晓之以理\x0d教育是塑造灵魂的艺术.“差生”一般都有恐惧心理,对老师存有戒心,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关怀体贴,诚心诚意地帮助他们,细致耐心地开导他们,真心和他们交朋友,使他们亲身体验到老师的一片真诚,把老师当知心人和内心倾诉的对象.\x0d(三)树立榜样,抓好反复\x0d“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差生”也不是一无是处,他们身上也有积极因素,也能找到“闪光点”.我们要注意找寻“差生”身上的“闪光点”作为榜样教育.但是“差生”的转化一般又会经历反复到巩固的发展过程.“差生”进步过程中出现反复是常见的现象.他们的反复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原来错位的重复,也有另一种错位的发生,反复的原因有内因,也有外因.我们老师只有以“教不厌、诲不倦”的精神,抓反复、反复抓,找出反复的主因,因势得导,坚持耐心细致的教育,使学生的良好行为逐步巩固下来.\x0d一般而言,让优秀学生稳步发展,“差生”赶优秀学生,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同时要重点抓“差生”的转化问题.“差生”的转化要经历醒悟、转变、反复、巩固和稳定几个阶段.醒悟阶段,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开始有改正的愿望.此时,老师要善于抓住有可能转瞬即逝的时机,及时给予鼓励、引导和帮助.转变阶段,学生开始在行为上有改正错误的表现.处在这一阶段的学生对老师的态度特别敏感,甚至对老师的一个眼神都会特别注意.此时,老师对他们的进步哪怕很微小也要及时给予肯定、表扬和鼓励,并不断强化,使其巩固下来.如果对这一阶段熟视无睹或冷漠对待,就会扼杀他们的上进心.反复阶段,是指学生在内外因的影响下,重犯过去的错误,这是极为正常的现象,对此,不必大惊小怪,绝不能表现出厌烦情绪而放弃教育,要正确分析他们出现反复的主因,并在反复中寻找积极因素,持之以恒地做工作.这样,老师的恒心和信任的态度,往往会使他们受到极大鼓舞,坚定他们向好的方向转化的决心,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再出现反复和动摇,从而进入巩固期.教育的方法和形式要灵活多样,新颖适用.如:谈心法,善意的批评法,表扬激励法,榜样示范法,实践锻炼法等,要从实际出发,灵活运用.更要注意利用学校、社会、家庭教育三结合的教育形式,发挥学校、社会、家庭教育合力的作用,确保教育的一致性和连贯性,以便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同时,学生意志的锻炼也很重要,特别是利用学生犯错误的诱因锻炼学生与诱因作斗争的意志力,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我曾经尝试让犯有偷窃错误的学生去收水费,让好打架的学生维持纪律,让经常迟到的学生当值日生等等,这既是对他们的考验,也是对他们的信任,可以使他们产生一种尊严感、约束力,效果更好.\x0d总之,“因材施教”是一个从测评学生个性特征,制定相应教育解决方案,教育过程的控制与追踪,到不断改进教育方法的一个循环体系.作为一个老师,都应时刻反省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手段,才有可能及时纠正错误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手段,也才有可能步入真正的教育殿堂,成为一名真正合格的教育工作者.作为一个教师应当以负责任的态度,带着爱心去实践“因材施教”,为那些在学习上需要帮助的学生提供有效的援助,做到有教无类,实现教育的公平,实现“因材施教”到“知材施教”的转化.\x0d[2] 郭炳德:《人民教育》,2006年第1期和第2期.\x0d[3] 孙伟平:《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第5期.\x0d[4] 杨金田:《高教管理》,2002第5期\x0d[5] 涂端午:《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第3期.[6]《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