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我以文,约之以理还体现哪些教育学理论?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3 06:36:28
博我以文,约之以理还体现哪些教育学理论?

博我以文,约之以理还体现哪些教育学理论?
博我以文,约之以理
还体现哪些教育学理论?

博我以文,约之以理还体现哪些教育学理论?
礼,不是理吧?
体现了教学方法的重要性,强调引导教学法和扩展法的好处.





19) 循循善诱:“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子罕篇》)释:老师善于有步骤地诱导我们,用各种文献来丰富我的知识,有用一定的礼节来约束我的行为,使我想停止学习都不可能.

博我以文,约我以礼,不是博我以文,约之以理

意思是:先教我博学文章典籍,然后要我以礼约束自己的行为。




颜渊喟(kuì)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释读〕∶颜渊感叹地说:“老师的道,越追随它,越觉得高...

全部展开

博我以文,约我以礼,不是博我以文,约之以理

意思是:先教我博学文章典籍,然后要我以礼约束自己的行为。




颜渊喟(kuì)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释读〕∶颜渊感叹地说:“老师的道,越追随它,越觉得高远;越用心钻研,越觉得坚深。看看好像就在前面,可以赶上了,忽然却又不见了,原来已经过了。老师善于有步骤地诱导我,用各种文献丰富我的知识,用礼的准则规范我的行为,使我想停止学习也停不下来。我用尽了才力,好像能把握有所确立了。却又发现夫子之道卓然绝异,虽想跟随,又不知如何去做了。”

《注疏》:此章美夫子之道也。喟,叹声也。弥,益也。循循,次序貌;诱,进也。 “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者,末,无也。已竭尽我才矣,其夫子更有所创立,则又卓然绝异,己虽欲从之,无由得及。言己虽蒙夫子之善诱,犹不能及夫子之所立也。
《集注》:仰弥高,不可及;钻弥坚,不可入;在前在后,恍惚不可为象。此颜渊深知夫子之道,无穷尽、无方体,而叹之也。“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卓,立貌。末,无也。此颜子自言其学之所至也。盖悦之深而力之尽,所见益亲,而又无所用其力也。胡氏曰:“仰钻瞻忽,未领其要也。惟夫子循循善诱,先博我以文,使我知古今,达事变;然后约我以礼,使我尊所闻,行所知。如行者之赴家,食者之求饱,是以欲罢而不能,尽心尽力,不少休废。然后见夫子所立之卓然,虽欲从之,末由也已。是盖不怠所从,必欲至乎卓立之地也。”

※ “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前人把这两句理解为“神龙见首不见尾”,或“恍惚不可为象”等,我实在不敢苟同。“瞻之在前”是说自己还没有赶上、没有做到,即孔子讲子夏的“不及”;“忽焉在后”是说做过头了,即孔子讲子张的“过”。过犹不及,都不能把握夫子之道。中庸难以把握。从这里也可看出,颜回的学问、言行都在接近中庸,才能讲出这番话来。难怪孔子对他赞誉有加,并且颜回一死,孔子觉得自己的道失去了传人。
“如有所立”是颜渊还是孔子(的道)?我认为是颜渊。前人都把“如有所立卓尔”读为一句,主语为孔子,我认为“如有所立”与“卓尔”不是同一主语,“卓尔”的主语是孔子的道,所以分开读。
“如有所立”的“立”与“三十而立”的“立”同义。颜渊经孔子的诱导、自己的努力,似乎明白了夫子之道,正想以此确立自己的目标,却又发现夫子之道是那么高大卓然,虽想追随,又不知如何追随着手了。颜回这样说也包含着谦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