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9 04:06:09
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半二十八画生
一、经济运行形式本质特征的一般性
笔者认为,恩格斯和斯大林的两种生产关系定义完全可以统一到这样一种理解表述上来,即政治经济学的对象是人们的生产关系,即经济关系.包括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和经济运行形式两部分.经济运行形式,即社会进行生产和交换并相应地进行产品分配的条件和形式,包括生产、交换、分配三个方面.
从生产力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包括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和经济运行形式两部分这样一种定义出发,不难看出,生产力三要素中生产工具和劳动对象二者在生产关系中的性质、状态主要对应反映于所有制,生产力三要素中劳动者在生产关系中的性质、状态主要对应反映于经济运行形式.经济运行形式本质特征的一般性表现为劳动者在生产关系中的性质、状态.
历史唯物主义告诉人们,相对于奴隶社会掠夺经济运行形式,在社会进行生产和交换并相应地进行产品分配的条件和形式里,劳动者主要是奴隶,完全没有人身自由;相对于封建社会自然经济运行形式,在社会进行生产和交换并相应地进行产品分配的条件和形式里,劳动者主要是农民,没有完全的人身自由;相对于资本主义社会商品经济运行形式,在社会进行生产和交换并相应地进行产品分配的条件和形式里,劳动者主要是工人,即现代无产者,有人身自由,劳动力成为可以自由出卖的商品;相对于社会主义经济运行形式,在社会进行生产和交换并相应地进行产品分配的条件和形式里,劳动者成为主人翁,不再出卖劳动力,劳动力退出商品领域,工人,即现代无产者,全面自由发展,以劳动的方式对社会作出贡献.
二、商品经济是一种经济运行形式
生产关系的定义有两种,一种是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指出的,政治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各种社会进行生产和交换并相应地进行产品分配的条件和形式的科学” ,认为生产关系应该包括生产、交换和分配三个方面;一种是斯大林在《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中的定义:“政治经济学的对象是人们的生产关系,即经济关系.这里包括:(一)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二)由此产生的各种不同社会集团在生产中的地位以及他们的相互关系,或如马克思所说的,“互相交换其活动”;(三)完全以它们为转移的产品分配形式.这一切共同构成政治经济学的对象.有很多人认为这两种定义不完全吻合,甚至有人认为互相矛盾,但笔者认为二者是辩证统一的,恩格斯的定义侧重于经济运行形式,斯大林的定义侧重于生产关系性质.
两种定义有一个很明显的区别,就是恩格斯的定义中没有“所有制形式”.这恰恰是理解“生产资料所制决定经济运行形式,经济运行形式反作用于生产资料所有制”
原理的关键!不能设想恩格斯认为“人类各种社会进行生产和交换并相应地进行产品分配的条件和形式”不是由“所有制形式”决定的!不能设想恩格斯认为“生产、交换和分配三个方面”不是由“所有制形式”决定的!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全部理论归结起来就是一句话:消灭私有制.正确的理解,从马恩全部完整的理论来理解,“所有制形式”决定“人类各种社会进行生产和交换并相应地进行产品分配的条件和形式” ,决定“生产、交换和分配三个方面”,是马恩不言而喻的基础和前提,斯大林完全正确地理解和把握了这一点.所以,完整地理解恩格斯的定义,应为:政治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由“所有制形式决定”的人类各种社会进行生产和交换并相应地进行产品分配的条件和形式的科学,生产关系包括由“所有制形式决定”的生产、交换、分配三个方面.
恩格斯和斯大林的两种生产关系定义完全可以统一到这样一种理解表述上来,即政治经济学的对象是人们的生产关系,即经济关系.包括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和经济运行形式两部分.
这样,可以看出,恩格斯的定义里实际上提出了“经济运行形式”的概念,即社会进行生产和交换并相应地进行产品分配的条件和形式,包括生产、交换、分配三个方面.
因此,相对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五种所有制,存在原始共产经济运行形式、奴隶社会掠夺经济运行形式、封建社会自然经济运行形式、资本主义社会商品经济运行形式、共产主义社会产品经济运行形式五种独立经济运行形式.
三、占据主体地位的商品经济的本质特征是劳动力成为商品
商品经济,相对于自然经济和产品经济两种独立的、完整的社会经济运行形式,在封建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阶段都不占据主体地位,并不成为独立的、完整的社会经济运行形式,只在资本主义社会阶段,才以劳动力成为商品为主要标志的市场经济形式占据主体地位,作为一种独立的、完整的社会经济运行形式存在.
市场经济概念在当前比较难理解,甚至可以说比较模糊.在经典的马克思思主义经济学理论那里,市场经济的概念是清晰的,就是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但是,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似乎突破了经典马克思主义理论,这应该怎么理解呢?有林同志在《全面理解邓小平关于计划和市场问题的论述》一文中,认为这是就市场经济的一般(一般性)而言的,即商品经济以及作为商品经济极度发展的市场经济,就其一般性来说,无非是指为交换的目的而进行生产并经过交换而实现其价值的经济.笔者认为有林同志的看法是有道理的,所谓市场经济的一般(一般性)就是商品经济一般,邓小平同志所说“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实质是说商品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实质是说商品经济一般不等于资本主义.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作出其他理解都有可能破坏这种一脉相承的关系,恐怕是不妥的.这样,问题就迎刃而解了,邓小平同志的论断完全符合经典马克思主义.通过上面简单分析,可以知道,只有当市场经济特指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时,才成为独立的、完整的社会经济运行形式,而当市场经济作为商品经济一般概念使用时,并不具有独立的、完整的社会经济运行形式的意义.
劳动力成为商品,是剩余价值由此产生和存在的社会基础和前提,也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即市场经济这一经济运行形式得以确立的决定性条件,并因此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一起成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得以确立的决定性条件.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在谈到货币怎样转化为资本时写道:“要从商品的使用上取得价值,我们的货币所有者必须幸运地在流通领域内即在市场上发现这样一种商品(即劳动力商品,笔者注),它的使用价值本身具有成为价值源泉的特殊属性,因此,它的实际使用本身就是劳动的物化,从而是价值的创造”.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并不是任何社会都具备的,所以劳动力不是在任何社会都能成为商品的.在原始社会,由于氏族成员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尽管生存条件恶劣,劳动者也无须出卖自己的劳动力以维持生活.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奴隶和农奴虽然丧失了生产资料,但却没有人身自由,也谈不上劳动力的出卖问题.封建社会末期,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出现的自然经济解体,以及小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使一部分劳动者获得自由但同时又失去了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而资本原始积累又加速了劳动者同生产资料的分离,社会上由此出现了一大批一无所有的自由的劳动者,劳动力成为商品的两个基本条件形成了.所以,劳动力成为商品,“它本身显然是已往历史发展的结果,是许多次经济变革的产物,是一系列陈旧的社会生产形态灭亡的产物”(《资本论》第1卷,第192页).劳动力成为商品,是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
马克思是在对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错误观点的批判中,在《资本论》中最终完成了劳动力商品理论.劳动力商品理论是揭露资本主义剥削实质的关键,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占有重要地位.马克思主义的全部理论,特别是《资本论》、剩余价值学说,从一定角度来看,就是对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本质特征——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完整证明.
综上所述,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就是占据主体地位的商品经济,其本质特征是劳动力成为商品,一脉相承的马克思主义的全部理论充分地证明了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