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的成语典故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3 05:51:40

"鼎”的成语典故
"鼎”的成语典故

"鼎”的成语典故
拔山扛鼎
尝鼎一脔
春秋鼎盛
大名鼎鼎
鼎铛有耳
鼎铛玉石
鼎鼎大名
鼎足三分
人声鼎沸
一言九鼎
三足鼎立
鼎足之势
力能扛鼎
严重九鼎
夏传九鼎
可以和考古发现相印证的是,不少古代文献都把中国开始铸造青铜器的年代定在夏代.相传,由于夏禹治水有功,被拥戴为王,九州(代表中国各地) 各部落领袖纷纷把他们的藏金(青铜)献给夏禹,而各方国的酋长,也把他们各族的图像进奉.夏禹于是利用这些青铜,铸造了九座大鼎,并把各种图像装饰到鼎上,用来象征九州 .
夏禹所铸的九个大鼎,后来便成为夏商周三代相传、作为国家政权象征的「九鼎」,而「定鼎」、「问鼎」、「鼎迁」,都是指国家政权的确立或变革,这表明了青铜器在古代人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这九个鼎后来流传至春秋时代的东周王室,并出现楚王「问鼎中原」的故事.这一故事发展到汉代,又有「泗水取鼎」的故事:据说九鼎后来被秦昭王夺走,搬运途中一只鼎掉进了泗水.秦始皇时派人打捞,刚拽出水面,被龙咬断绳索又落入水中——因为秦朝无德,不该保有九鼎.
问鼎 《漫画问鼎》
我们常常听到别人说问鼎三甲、问鼎中原、问鼎拳王宝座等等,其实问鼎的故事源自春秋时代楚庄王向王孙满问鼎的历史故事.楚庄王故意在洛水附近边界驻军,周定王派大夫王孙满去慰劳楚军,楚庄王就向王孙满打听周室九鼎的大小轻重,王孙满很有技巧地回答说:天子能够得到天下是因为他有德行而非因为有鼎,并历举夏商朝君主为例,以说明如果有德行,即使鼎小也很重,反之,虽大亦轻.周室虽渐衰微,但仍然是天定的统治者,所以鼎的轻重是不可随便问的.楚庄王问鼎意在取代周室,取得天下.这就是鼎对国家十分重要的原因.
“列鼎而食” 和“钟鸣鼎食”
古代的贵族通常用鼎来煮肉,把不同类的肉分用几个鼎来煮,熟后直接取食,因此古籍中有“列鼎而食”的说法.
另外,到商、周时代,常以青铜铸造鼎做为祭祀的礼器,青铜器的铸造过程较陶器困难得多,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与资源,通常只有统冶阶级才有能力铸造,因此鼎也就成为贵族地位和阶级的象征,所以又以“钟鸣鼎食”代表贵族的生活.

一言九鼎
战国时,秦国的军队团团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形势十分危急,赵国国君孝成王派平原君到楚国去求援。平原打算带领20名门客前去完成这项使命,已挑了十九名,尚少一个定不下来。这时,毛遂自告奋勇提出要去,平原君半信半疑,勉强带着他一起前往楚国。
平原君到了楚国后,立即与楚王谈及“援赵”之事,谈了半天也毫无结果。这时,毛遂对楚王说:“我们今天来请你派援兵,你一言不发,可你别忘了...

全部展开

一言九鼎
战国时,秦国的军队团团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形势十分危急,赵国国君孝成王派平原君到楚国去求援。平原打算带领20名门客前去完成这项使命,已挑了十九名,尚少一个定不下来。这时,毛遂自告奋勇提出要去,平原君半信半疑,勉强带着他一起前往楚国。
平原君到了楚国后,立即与楚王谈及“援赵”之事,谈了半天也毫无结果。这时,毛遂对楚王说:“我们今天来请你派援兵,你一言不发,可你别忘了,楚国虽然兵多地大,却连连吃败仗,连国都也丢掉了,依我看,楚国比赵国更需要联合起来抗秦呀!”毛遂的一席话说得楚王口服心服,立即答应出兵援赵。
平原君回到赵国后感慨地说:“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九鼎大吕:钟名,与鼎同为古代国家的宝器。)
“一言九鼎”和“毛遂自荐”出自同一个典故。平原君夸奖毛遂“一言九鼎”的本意是烘托出他的口才好,演变到现在就成了信守诺言了!

收起

一言九鼎,问鼎中原
传说大禹建立夏朝后,铸九鼎,用来镇当时中国的九个州,所以现在中国又叫九州,九鼎便成了国家权力的象征,我们平时说一言九鼎,形容说话分量重、承诺重,就是从这来的。
九鼎由夏传商,由商传周,到春秋时,诸侯互相攻伐,周王室王权旁落,楚庄王在击败中原盟主晋国、使郑国彻底败服后,观兵周郊,就是在周王城外面举行阅兵,周王室派了王孙满来观看阅兵,阅兵期间,楚庄王见楚军阵容强盛,...

全部展开

一言九鼎,问鼎中原
传说大禹建立夏朝后,铸九鼎,用来镇当时中国的九个州,所以现在中国又叫九州,九鼎便成了国家权力的象征,我们平时说一言九鼎,形容说话分量重、承诺重,就是从这来的。
九鼎由夏传商,由商传周,到春秋时,诸侯互相攻伐,周王室王权旁落,楚庄王在击败中原盟主晋国、使郑国彻底败服后,观兵周郊,就是在周王城外面举行阅兵,周王室派了王孙满来观看阅兵,阅兵期间,楚庄王见楚军阵容强盛,便问王孙满九鼎的重量,意思是想取周王而成为天下的统治者,王孙满回答说,九鼎向来是有德者居之,不是武力强大就能拥有的,楚庄王惭愧而退。借由这个典故,问鼎中原便成了追求天下统治权的代名词。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