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关于艺术欣赏的文章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5 13:33:59
一篇关于艺术欣赏的文章

一篇关于艺术欣赏的文章
一篇关于艺术欣赏的文章

一篇关于艺术欣赏的文章
屈原拜渔夫为“渔父”的传说
  屈原拜渔夫为“渔父”的传说
  作者:黄祥明
  在湖南边城武冈东南方向的沧浪江畔,流传着屈原拜“渔父”的故事.自古学习楚辞和讲述屈原故事中,人们对“渔父”一词不理解,至今没有人真正合理的解释清楚“渔父”一词的真实内涵,就连古文教授甚至研究楚辞、屈原的专家们也只能把“渔父”解释为一个人物.对“渔夫”与“渔父”之词我查过字典,只有对渔夫这个词作出解释:乃以打鱼为生的男子称其为渔夫.字典上没有“渔父”这词,可见渔父则是在特定意义上的专指用法,没有泛指意义.所以屈原生活经历中记载着渔父这个词是有其特定意义的.沧浪水之地古称“武陵蛮地,边陲之城”.在边城武冈沧浪江畔民间流行的传说故事中,却鲜为人知的解答了“渔父”一词的真实内涵,符合这种特意义.
  话说春秋战国时,爱国诗人屈原,在朝廷做官时遭谗受贬被流放到江南.屈原在《涉江》“小离骚”中记述了他流放的路线:始鄂渚(武昌),下江湘(长江与湘江汇合口),邸方林,溯沅水,发枉渚(沅水常德),过辰阳(辰溪),入溆浦,到资水……可是当屈原流放途经溆浦时,屈原说:“入溆浦余儃徊兮,迷不知吾所如”(往)了.在资水上胡乱的漂荡,误入济水河.济水是资水的支流,屈原错把它当成资水主流,到济水与沧浪之水的汇合处水乐口河面上,遇见渔夫问及,才知道走错了路线.屈原将错就错,就把济水与沧浪水当成他最后的流放路线资江了.屈原上岸后与渔夫交友亲切交谈.渔夫四十不惑尚未得子,三十而立的渔夫娘子求子心切,就跟渔夫说:“我们这辈子总不能膝下无子吧,要么领养一个,要么借种生一个.领养的孩子嘛,全是人家的,与咱渔家没有任何血缘关系.我去借种生子嘛,起码我这个母亲是真的,至少有一半血缘关系,也比全是人家的好.”
  渔夫说:“理是这么个理,可这日后的关系不好处理,万一这消息走漏出去,你怎么在这沧浪济水江岸上见人呢.”
  渔夫娘子说:“咱不借当地的呀,我看与你亲切交谈的哪位客官(屈原)就很合适,他一表人才,又是过路客,翌日他走了,只要我不说,谁都不知道.”
  渔夫一听有道理,就答应娘子借种生子.于是渔夫就借故出门办事,三日后归.渔夫娘子就陪伴屈原三日.屈原临走时,对渔夫娘子说:“日后出生的孩子拜渔夫为渔父,孩子长大成人后你再告诉他,我屈原是他的亲生父亲.”屈原知道渔夫娘子不识字,就写了一个屈原名字字条给她,屈原交待清楚后就走了.也从这一天开始,屈原在他的日记和作品中,都以渔父记之.
  屈原离开边城沧浪水几个月后,渔夫娘子生了一个男孩,在给孩子取姓名时,想起了屈原临走时留给了她的字条,可是不小心把字条弄丢了,怎么找也找不到,就请了一个算命先生来卜卦测字.先生一问,渔夫娘子只好说出了实情.先生又问:“是否还记得那个字条之字是怎么写的吗?”
  渔夫娘子因为不识字,她只记得大概笔画形状,写了屈字上半节尸字,写完后又自我否认,说不全对,又在尸字中间加了一横变成了一个尹字,然后似对非对的说:“大概是这个字形.”
  先生又问:“此人是干什么的?”
  渔夫娘子也未说得准,只记得他是个官道之人.于是先生明白了,就对渔夫娘子说:“伊人乃是对你们女性的称呼,既然他是官道之人,就应该是道尹、府尹,所写之尹对也,小孩必姓尹.”
  后来那算命先生在外说出了渔夫娘子的小孩是屈原的后代.渔夫娘了就去责怪那算命先生,说为什么不告诉她孩子他爹姓屈,而要给他改姓尹呢?算命先生说:“屈字一半乃尹,伊人(女人)一半也乃尹,故之尹也.”
  渔夫娘子一听,也有道理.她借种的本意也是想求一半真实,正合本意.小孩有一半是她渔家的,渔夫也才真正成了渔父.边城人为了纪念屈原与渔父交友,筑渔父亭以祀之,改济水为资水,为屈原误入济水正名.其实真正的资水发源于广西资源县,边城的资水只是边城人巧借屈原流放路线的资水河而正其名而已.这就是湖南邵阳境内有两条资水河名称的由来.
  渔夫娘子生下尹姓孩子后,这里就流行借种风俗,那些没有小孩的家庭,都不去领养别人家的孩子,而是去典借留一半真实.
  当然这是稗官野史民间传说,说到有证可考嘛,倒是有几处史记可作参考.
  《湖南考古略》卷五记载:“渔父亭,武冈东沧浪水,即屈原见渔父处.”
  唐代诗人胡曾在写《渔父亭》诗时说到此事:
  “武冈沧浪水,亦有渔父亭……”
  边城武冈州县志中有两首诗说到此事.一是清代康熙三十五年至三十八年(1696至1699年),时任边城武冈知州的彭开佑作《渔父亭》诗:
  “不是湘江路,斯亭也号渔.
  沙怜沉石处,泪洒读骚余.
  尚有人招屈,曾无地卜居.
  独清资可比,何事检遗书.”
  “不是湘江路,斯亭也号渔”句是说屈原不是按照江、湘、沅、资的计划路线流放,而是在进入资水后误入济水、沧浪水,才有这边城渔父亭名号的来历.“尚有人招屈,曾无地卜居”句是说尚有渔夫娘子典借屈原之种,才曾有不知屈姓而卜卦为尹之事.“独清资可比,何事检遗书”句是说清清的沧浪水,在名叫独山的地方与济水汇合处水乐口遇见渔夫,才知道走错了路线,错把沧浪、济水当成资水,才有后人纪念屈原把济水比资水而名.也就才有渔夫娘子遗失屈原书写的字条,而去求卜检字误得尹姓由来之事.
  二是清康熙五十年(1711年),举人刘允镠作《渔父亭》诗:
  “《离骚》一卷自行歌,想见沧浪鼓枻过.
  相泛恰逢渔父棹,卜居谁问洞庭波.
  孤亭落翠余兰茝,断碣沉烟老薛萝.
  忆自招魂劳些只,江天夜雨打潮多.”
  刘允镠诗中也同样提到“想见沧浪、恰逢渔父、卜居谁问”之事.说明在边城民间流传的屈原故事,解答了渔父这个特定意专用名词的由来.
  正因为如此,边城武冈不仅流行五月五过端午吃粽子的习俗,还流行借种生子的习俗(与浙东地区流行的典妻风俗恰好相反,以典夫为荣).渔父亭尹姓人家还以此为荣,尊屈原和渔父为双祖先.
  http://www.wgyz.net/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