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处理好课程“预设性”和“生成性”的关系?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11 18:37:50
如何处理好课程“预设性”和“生成性”的关系?

如何处理好课程“预设性”和“生成性”的关系?
如何处理好课程“预设性”和“生成性”的关系?

如何处理好课程“预设性”和“生成性”的关系?
一、“预设”和“生成”对幼儿发展具有同等重要的价值.
教师既要设计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有激励作用的、愉悦的课程经验,也要充分有效地利用日常生活和常规中的偶然、非预设的机会和经验;既让幼儿有机会参加成人设计的活动,也让幼儿有机会投入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自发活动之中.在开学初我们就预设了几个主题活动的内容,其中包括“马路上”主题,我们觉得它离幼儿的生活比较近,容易产生共鸣,于是设计了网络图,考虑了许多途径进行预设学习活动,但是,如果将这些内容都选择为预设活动,可能用一学期的时间也完不成.于是我们先预设了活动“马路上有什么”,拿好数码相机带着幼儿来到马路上,观察幼儿对什么感兴趣?可能会生成什么活动?再选择幼儿感兴趣具有一定价值的活动内容.
实录一、马路上的各种标志
幼儿来到马路上,话匣子便一下子打开了,你一言,我一句,忙着要教师拍摄他自己发现的东西,不一会儿几十张照片被拍摄下来,幼儿的问题也不断提出:(幼儿指着标记)“这是什么?”(这是问得最多的问题)“马路上为什么有的地方有这个东西(黄颜色)?”“马路上的黄线有的地方连着有的地方断开,这是为什么?”
对幼儿生成的话题,我们进行了价值判断,认为标志离幼儿生活经验比较近,课程指南中将标志列为学习活动基本经验的内容,班中幼儿又对此感兴趣,于是萌发了预设活动“马路上各种标志.”通过展示拍摄的标志引发幼儿回忆,让幼儿进行介绍标志的意义,通过生生互动丰富幼儿的经验,并让幼儿回家继续收集生活中的各种标志,培养幼儿观察、发现周围生活中的东西.
实录二、马路上的汽车
活动一:“介绍我的汽车”让幼儿将自己最喜欢的汽车带来介绍给大家,并让大家一起分享他的快乐,既提高了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又培养了幼儿与人分享快乐的情感.
活动二:“特种车商店”,在活动中让幼儿尽情讲述自己知道的所有特种车的名称和功用,大吊车、邮政车、平板车、工程车、洒水车等等都搬到了这家商店来买,幼儿很感兴趣,活动积极性、参与性非常高,开阔了幼儿的眼界,丰富了幼儿知识.
实录三、盲道和残疾人标志
针对幼儿的问题,我们组织了体育活动,让幼儿赤脚走类似于盲道的平衡木,让幼儿感知脚底的感觉,了解盲人因为看不见只能依靠脚底感觉来判别马路在哪里?所以工人叔叔特意铺设了一条方便盲人行走凹凸不平的人行道,让幼儿了解残疾人在生活中有许多的不便,激发幼儿关爱残疾人的情感.
在主题预设和生成过程中,我们认识到:不仅要注重教师的预设活动,也要关注幼儿的生成活动;不仅要关注幼儿的兴趣,也要关注我们的教育;不仅要让幼儿在活动中获得知识,更要让幼儿获得能力,培养幼儿良好的情感,幼儿在“预设”和“生成”中都能获得有价值的东西.
二、“预设”和“生成”不是截然分割的两个部分,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具有在教育过程中可以转化的特点.
实录四、设计生活中的标志
在预设收集、介绍各种标志过程中,将幼儿收集和绘制的各种标志进行分类,幼儿有的根据交通标志分、有的根据生活标志分、有的根据路牌分,千奇百怪,最后我提出将这些标志一分二,这下可难住幼儿了,他们不知该怎么办才好,幼儿通过讨论将标志一分二,“可以做的和不可以做的,划线的表示不可以做,没有划线的表示可以做.”另一位幼儿接着说,“就象地铁门上画的手,上面有一条线表示不可以将手放在这里.”幼儿一下子活跃了,“我们可以自己画标志贴在教室里.”“这样可以告诉我们自己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可以做.”多好的生成活动,于是幼儿自己设计各种标志,“我们总是不洗手就喝水了,画一只脏手上面划一条线,贴在橱上,我们看见了就会马上去洗手.”“在厕所里我们喜欢打架,画两个拳头,再划上线,表示不可以打架.”“我画水龙头开小点.”……幼儿七嘴八舌的将自己平时需要教师提醒的地方一一说出,让我惊讶,原来他们知道这么多,于是在预设活动中又生成了为自己设计标志的活动,并将这些标志贴在相应的地方.可见教师在预设过程中只要对孩子的活动加以关注,让孩子在预设活动中畅所欲言,有话可讲,就会生成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在这过程中它们是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两部分.
实录五、未来的马路
在马路上幼儿看见一辆汽车尾部冒着黑烟在路上行使着,幼儿马上反应出强烈的不满,“老师,它在污染空气.”“我听大人说,现在空气很不好,所以我一直生病.”“老师假如汽车都吐黑烟,地球是不是要变得黑黑的.”多好的话题,在回来的路上,我们聊起了未来的马路是怎么样的?在预设活动中幼儿展开想象的翅膀,在马路上装上了许多吸尘器,这样可以保持马路的清洁;马路上开的汽车都是用面粉制成的,这样就是撞到人也没有关系.如果我们有意识的关注孩子多一些,就会发现幼儿中有许多生成的内容,而这些内容往往反映了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教师可以从中捕捉有价值的信息,抓住契机进行预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