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2000字!内容:儒家思想及其现代价值在明天之内一定要!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3 06:25:56
1000--2000字!内容:儒家思想及其现代价值在明天之内一定要!

1000--2000字!内容:儒家思想及其现代价值在明天之内一定要!
1000--2000字!
内容:儒家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在明天之内一定要!

1000--2000字!内容:儒家思想及其现代价值在明天之内一定要!
孔子的“仁”论和孟子的“性善论”,可以说是其政治思想的前提.基于其哲学基础的人文精神,就不难理解其政治思想的现代性了.
1. 文化肯定论.孔孟既然证明了道德和秩序是人本身的要求,也是人主动制定的东西,也就肯定了文化、文明和礼治的存在价值,也便提出了“法先王”,“损益三代”的文化批判继承思想.
在此顺便提解释荀子的“外王”是什么意思,荀子的错就错于把“道”(真理、道德)外在化,预设一个外在的真理的制定者(他也把这叫“圣人”,也就是大部分人所理解的那种超人式的“圣人”),而韩非和李斯则延伸其理论,认为只要一个人有足够的强权,他便可充当真理的制定者,便是以后的暴秦了.
不要以为文化肯定论是理所当然,事实上在西方,文化否定论(如柏拉图)甚至文化毁灭论(如马克思)一直占据统治地位.
2. 天下为公,这个不用多说了,孙中山先生的座右铭,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精神支柱,这个不叫民主,不叫现代,什么思想叫现代?同时代的柏拉图甚至说“奴隶天生有奴隶性,不奴役就是对不起他”这一类的话.
孔子作《春秋》,“贬天子,退诸侯,讨大夫,而达王事而已矣(即王道,理想政治形态)”,而使“乱臣贼子惧”,何谓“乱臣贼子”,见《孟子·梁惠王下》,“齐宣王问曰:‘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曰:‘臣弑其君,可乎?’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仲尼作《春秋》,通篇都是骂君主的,限制君主权力的,这种书在西方一本都难找.现在“春秋既亡”,某些群体真的是“贼子无惧”了.
3. “正名”思想.有时我真很替儒家年代过早可惜,不仅被人误以为思想过时,其古文也经常令人误解(虽说很多人根本不愿去理解).假如“正名”真的像很多人说的那样宣传“封建等级思想”的话,学那个唯物论者王充那样抛一句“九州田土有肥瘠,何况人乎”,然后放心实行等级制不就解决了.无人能否认,无论多么平等的社会,人都有因社会角色而出现的地位的尊卑(如政府官员、企业员工),而一个人若拥有特定的名分,就应该负起相应的责任,承担相应的义务,以“正”其“名”.
“名不正,则言不顺……则刑法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这句话给后人污染得极为严重.但试想,若一个政权敛财暴虐,倒行逆施,它的理念、政令、法律又有谁(更主要是官员)会理会,百姓又如何维护自己的利益.
至于汤武革命,实际上也是正名思想的一部分,君不君,臣革之,即正君之名.政权交迭的历史事实虽所,但至于把作为一种思想的革命,当成一个Common Sense,只能归咎于对哲学史的缺乏认识了,西方思想直到卢梭,康德,反对推翻君主才是 Common Sense.
4. “夷夏之辨”.春秋时代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领土主权的概念,“夷夏之辨”并非领土主权之争,更非所谓的“种族主义”.孔子的意思是:不能任由较低的文化,灭亡较高的文化,以致于“礼失求诸野”——文明的中心丧失原有的文化理想,反而在其传播的地方得以保留.人类历史上无论中西,往往是野蛮民族征服文明民族.孔子早提出警戒之语,后人不管不顾,怪谁?
5. 重视教化,以教育来开化民智,善化政治,制约政治.政治不可能为纯政治,即权力的斗争,而须有“超政治”的原则与理想来制约政治,使政治趋向于有理想,善化政治,并且这种教化更着重对君主的权力的制约.“四书五经”几乎本本骂君主,讲民意,以至朱元璋曾删《孟子》四万字(《孟子》只有十万字),反被某些组织称作“奴化人民”,真乃欲加之罪何患无辞.都不知什么思想才真正奴化人民.
6. “先富后教”.《论语·子路》,“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没错,孟子说过,“何必曰利”,但那只是对唯利是图的警诫,反对把“利”的地位摆在“仁义”之上.
除此之外,儒家还提出了贫富之理想与原则.“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论语·泰伯》),其思想境界比“发展才是硬道理”等偏颇之论高出太多了.
《孟子》还有诸如“不违农时”,“数罟不入[氵夸]池”,“斧斤以时入山林”等语,经济发展不用说,好像还包含一种意识现代人用一个很新潮的词定义的,没记错好像叫“可持续发展”吧.
7. 仁政,德治.这两个词表达得直接很多,因此很少被误解,可以略过了.
要说儒家思想(哲学与政治)的有什么大弊端,那应该是它的年代太早了,在世界其余地区普遍崇尚野蛮与暴力的环境下,崇尚理性与道德确实使中国人缺少了一种宗教式的狂热精神,而长期的富裕和宽松的政治环境(连中共老祖陈独秀都说“中国是彻底平民化的社会”)也使中国人少了一种抗争式的自由与人权的观念(自由人权不成问题,自然也难以形成观念了).虽说孔子提出”夷夏之辨“,使中国文明比其余三大古国保持得好得多、也长得多,但中国终究还是在物质文明化了的野蛮西方人的进攻面前失守了;而缺乏抗争意识也使得中国陷入现在的困境.看来中国真的要“礼失求诸野(香港、台湾)”了.不过既然人类已经进入真正的文明时代,那儒家思想便更应该得到运用了,虽“礼”已失,可是现在”求诸野“还来得及,而且“野”的繁荣也证明了儒家思想的价值,中华文明还是有恢复的希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