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文化与西方海洋文化比较.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8 06:55:56
中国海洋文化与西方海洋文化比较.

中国海洋文化与西方海洋文化比较.
中国海洋文化与西方海洋文化比较.

中国海洋文化与西方海洋文化比较.
中国古代文明中灿烂的航海历史,确实不容否认,但海洋文化也确实没有成为华夏文明的主流.希腊文明源自爱琴海,后来西欧的历史在很大程度上也还是以海洋为中心展开.无论是亚历山大大帝的古希腊马其顿王国,或者后来的罗马帝国,都是围绕地中海周边分布的,海就在中间.中国历史上苦于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而欧洲可以相比的是北欧海上的维京人,从8到11世纪维京人的海盗征战,改写了欧洲许多国家的历史.14至17世纪,在欧洲垄断贸易、起过重要政治作用的汉萨同盟,也是以德国北岸的卢贝克港为中心,由围绕波罗的海的城市联合而成的.
我们说大陆文明与海洋文明,只是指其起主导作用的部分,决不是说以大陆为特色的华夏文明就没有海洋成分.中国历史上史无前例的大规模远航,首推2200多年前的徐福下东洋.但这种为皇帝寻找长生不老药的航行,很难说是海洋文明的标志.纵观历史,华夏文明里的海洋成分始终只是作为插曲和补充出现,难以形成主流,而且这种传统贯穿至今.时间上看,郑和下西洋是一次典型的跨出大陆、走向海洋的壮举,却只能昙花一现,以悲剧告终,这恰好说明中国传统对于海洋文明的容忍度.空间上看,沿海地区几千年属于“蛮夷”之地,从沿海多山地区到海上甚至海外发展的居民,长期被视作“另类”,属于化外之民,不受政府保护.对于这样的政权说来,只要有政治需要,就可以实行“海禁”,甚至像17世纪清朝早期那样实行强制性“迁海”,使沿海数十里成为荒地.与当时西欧一些国家国王、海盗与商人来联结起来向海外殖民的做法,形成鲜明的对照.
“以农立国”的大陆性内向性质在人们意识中根深蒂固.由于长期重陆轻海的习惯,导致我们缺乏对海上权益的敏感,总以为“让他三尺又何妨”.我们至今缺乏海洋国策,缺乏国家层面的海上定位,总以为说到海洋也无非是近岸,“家门口还弄不好,跑老远去干吗”,习惯性地把大洋留给别人.海洋观念的薄弱,同样影响着文教战线,在地球科学的“海(海洋科学)陆(固体地球科学)空(大气科学)”三军中,我国以“海军”为最弱.连中学地理教材,近年来也出现海洋部分越来越弱的偏向.详细内容可参见中华妈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