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现代诗歌的看法,举例说明,论述题,回答要长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13 17:56:26
对现代诗歌的看法,举例说明,论述题,回答要长

对现代诗歌的看法,举例说明,论述题,回答要长
对现代诗歌的看法,举例说明,论述题,回答要长

对现代诗歌的看法,举例说明,论述题,回答要长
有一句话:一首诗不是说明什么,而应该本身就是什么.诗歌不是说明文,用来介绍某种事物;诗歌不是议论文,用来陈列论据以支撑某个论点.说明文的目的是要把需要说明的东西说明清楚,让读者完全领会说明的内容.议论文的目的是要把论点阐释论证清楚,争取读者的认同.这两者最终所需要的结果,是寻求一种作者的本意和读者阅读后的理解之间的共识.那么,诗歌需要这样的共识吗?诗歌不需要.寻求共识那是政治家和科学家干的事,诗人是不干这个的,恰恰相反,甚至对于他们来说,往往最怕的,是他们的作品总是一下子就被人们达成某种共识.为什么?因为这样的作品往往是缺乏艺术张力的,是味同嚼蜡的,是无法让人反复咀嚼,绕梁三日的.我们为什么要写诗?诗歌到底用来干什么的?有人说,“诗以言志”,诗歌就是用来抒发和寄托作者的情怀以感染读者的.人们在赞美一件艺术作品时,也往往会说那作品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但是,仅仅具有感染力就足够了吗?不,一件好的艺术作品并不是仅仅用来感染他人以求得对自己作品的共鸣的,而应该是能够挖掘出别人属于他们自己的思想的延伸.看一下这首诗:“我们走在这片天空下面/在我们走在这片天空下面之前/天空中还没有飞鸟的痕迹/阳光的气味/和雨的声音/那时候/它是一块透明的玻璃//在我们走过这片天空下面之后/风会象擦布擦去这一切/这片天空又干干净净/和过去一样/是一块透明的玻璃//现在,我们走在这片天空下面/现在我们头上这片天空/不是一块透明的玻璃/是一块不透明的玻璃/我透过这块玻璃上/飞鸟的痕迹/阳光的气味/和雨的声音/看着你”这首诗是多年以前,在一个晚上,一个陌生网友在一个聊天室里贴给我看的.那时正是我极度排斥现代诗歌的时候,一方面是因为迷恋古典诗词的形式美韵律美,一方面也是因为当时不知道怎样去理解那些看上去“故弄玄虚”、“哗众取宠”的现代诗歌.但正是这首诗歌,就在一个晚上一下子改变了我对现代诗歌的看法.从这首诗,你可以读出什么?想象到什么?恋爱中的人们也许会感受到一种爱的情愫:不管外面的世界怎么样,只有我们的存在才是有意义的,不管世界又如何变迁,只有我们的现在才是值得珍惜的.社会学家也许会想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类学家也许会想到人类文明的衍生发展和终结循环,企业家也许会想到人才对企业的主导关键作用,哲学家也许会想到主观与存在之间的辨证关系.什么是艺术张力?这就是艺术张力.诗歌的简练性决定了诗歌必须具有张力,你如何才能从那短短的几行诗句就给读者留下足够的信息?如何最大限度的扩充这种简练语言下的容纳度?如果完全写实,这可能吗?你必须引导读者去想象,必须留给读者足够的想象空间.因此,诗歌不是拿来理解的,而是拿来感受,拿来想象的.一百个读者的心目中有一百个哈姆雷特,这是对艺术张力的另一种阐述,诗歌同样如此.那么,为什么要如此执拗的追寻作者的本意呢?为什么不去更为关注自己内心的感受呢?每个人对每个艺术作品的感知,必然都会在作品本身之外融入其自身因素,这些因素基于你自己的知识积累、成长经历、人生观与思想观等等,这一切都只属于你自己.一首诗的真正意义上的完成,是作者与读者互动的结果.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诗只不过是一根导火索,而非燃料本身,它点燃的是你自己本身所配备的“燃料”,最后迸发的是属于你自己的思想火花,而作者与读者就在这种诱发与自省的过程里共同完成了这首诗的使命.当然,话说回来,以上所述并非指越晦涩难懂的诗歌就越好,若是完全支离破碎,不知所云,也就无法起到诱发的作用,因此,这是一个度的问题,如何把握好这个度,如何在这个度里尽可能的呈现其张力,也就是考验诗歌作者功力的时候了.但是这点并不能成为某些人诟病和完全抹杀现代诗歌的理由.阳春白雪,下里巴人,对现代诗歌的鉴赏领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学素养和思想基础,还需要足够敏锐的洞察力、丰富的想象力、灵性的直觉通感力等等,而这些,是无法在那种僵硬的逻辑理性思维方式中得到的,诗歌不需要逻辑学家,诗歌需要的,是你内心深处与生俱来的对自然界一切事物一切情感的感知能力,以及对这一切流动的美的领悟和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