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开心的场景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9 10:52:28
描写开心的场景

描写开心的场景
描写开心的场景

描写开心的场景
《欢乐的泼水节》记叙了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景,表现了傣族人民无比欢乐的心情.作者注重运用场面描写的手法,来体现傣族人民的欢乐心情,这是本文的显著特色,值得我们欣赏品味.
简笔交代 巧作铺垫
文章开篇就以简洁而又活络的笔触交代了泼水节活动的地点、时间、人物、心情——“西双版纳的凤凰花开了”:西双版纳在我国云南省的南部,是傣族人民集中居住的地方;凤凰花开在春季,以此点示泼水节活动的时令,因为泼水节也在春季.“傣族人民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傣族人民自然是活动主体;“一年一度”,意思是一年一次,值得珍重;“迎来”二字含意深刻,表现了傣族人民对这一年只有一次的泼水节翘首以待、迫切盼望的心情,它与下文所描写的人们“早早地来到大街上”、“直到深夜还不肯离去”一脉相通,紧密呼应,愈加证明了这“迎来”二字里蕴含着急不可耐的用意,岂不是为突出傣族人民庆贺佳节的欢乐心情作了巧妙铺垫吗?可见为文之道贵在文脉贯通啊!
场面描写 欢乐有致
作者集中笔墨,饱蘸感情,生动形象地插写了傣族人民欢庆泼水节的泼水场面,突出了傣族人民的激动、欢乐之情,却又那么先后有序,环环相生,令人心驰神往——
先写准备.人们提着桶,端着盆,早早地来到大街上:桶和盆是贮水器具,泼水之时不可缺少,而“旱早”一词则更加反映了人们欢乐、急切、盼望已久的心情.
次写用水.人们准备的是“清水”,给人以清澈洁净之感,何况还要“滴上香水”、“撒上花瓣”,那就愈加芬芳四溢、添姿添彩了,泼水节的用水多么考究,因为它是吉祥如意的圣洁象征啊,岂能马虎?
再写泼水.泼水开始了,大家互相追赶,“你……我……”的句式,表现了人们欢乐开怀,追呀,赶呀,灌呀,泼呀,笑呀,气氛多么热烈,心情多么舒畅啊!别以为参加这一活动的只是一些年轻人,“老人、孩子、姑娘、小伙儿”,真是男女老幼齐上阵啊,他们“个个身上湿淋淋,人人脸上笑开了花”,玩得多么尽兴,内心多么欢乐啊——真是“欢乐的泼水节”,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沉入其中,与傣族人民一起分享欢乐.
末点象征.人们为什么这样开心?因为清水是吉祥、如意、幸福的象征,所以尽管身上湿淋淋,脸上却笑开了花,在如此节日里,谁还会有懊恼?妙在作者轻轻一点,“怎么能不高兴呢”,不仅回应上文,使描写一气贯注,成为艺术整体,而且进一步点示了人们的欢乐之情.
前后勾连 余兴未尽
作者重点描写了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热烈场面,已经给读者留下了难以忘怀的深刻印象,但到此为止,似乎还不足以反映泼水节活动的丰富多彩,于是接写了其他活动——“地上铺满了火红的凤凰花,空中回响着欢乐的象脚鼓.”这是描写环境,渲染气氛.凤凰花一片火红,铺满地上,满眼生辉,绚丽可爱,而象脚鼓点响彻天空,回旋激荡,实在声声入耳,鼓舞人心哪!就在如此美好的环境里,如此热烈的气氛中,人们余兴未尽,接续而来的是唱歌、跳舞、赛龙舟、放烟火,虽然不如泼水节的场面那么细致传神,但是让读者想象到人们庆贺泼水节的热烈欢快的情景,尤其是“直到深夜还不肯离去”的点染,恰恰与上文人们“旱早地来到了大街上”前后勾连,人们难以尽兴的欢乐心情简直溢于言表,增强了泼水场面描写的感染力,应该说是不可或缺的必要组成部分,它和全文浑为整体了.
《欢乐的泼水节》记叙了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景,表现了傣族人民无比欢乐的心情.作者注重运用场面描写的手法,来体现傣族人民的欢乐心情,这是本文的显著特色,值得我们欣赏品味.
简笔交代 巧作铺垫
文章开篇就以简洁而又活络的笔触交代了泼水节活动的地点、时间、人物、心情——“西双版纳的凤凰花开了”:西双版纳在我国云南省的南部,是傣族人民集中居住的地方;凤凰花开在春季,以此点示泼水节活动的时令,因为泼水节也在春季.“傣族人民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傣族人民自然是活动主体;“一年一度”,意思是一年一次,值得珍重;“迎来”二字含意深刻,表现了傣族人民对这一年只有一次的泼水节翘首以待、迫切盼望的心情,它与下文所描写的人们“早早地来到大街上”、“直到深夜还不肯离去”一脉相通,紧密呼应,愈加证明了这“迎来”二字里蕴含着急不可耐的用意,岂不是为突出傣族人民庆贺佳节的欢乐心情作了巧妙铺垫吗?可见为文之道贵在文脉贯通啊!
场面描写 欢乐有致
作者集中笔墨,饱蘸感情,生动形象地插写了傣族人民欢庆泼水节的泼水场面,突出了傣族人民的激动、欢乐之情,却又那么先后有序,环环相生,令人心驰神往——
先写准备.人们提着桶,端着盆,早早地来到大街上:桶和盆是贮水器具,泼水之时不可缺少,而“旱早”一词则更加反映了人们欢乐、急切、盼望已久的心情.
次写用水.人们准备的是“清水”,给人以清澈洁净之感,何况还要“滴上香水”、“撒上花瓣”,那就愈加芬芳四溢、添姿添彩了,泼水节的用水多么考究,因为它是吉祥如意的圣洁象征啊,岂能马虎?
再写泼水.泼水开始了,大家互相追赶,“你……我……”的句式,表现了人们欢乐开怀,追呀,赶呀,灌呀,泼呀,笑呀,气氛多么热烈,心情多么舒畅啊!别以为参加这一活动的只是一些年轻人,“老人、孩子、姑娘、小伙儿”,真是男女老幼齐上阵啊,他们“个个身上湿淋淋,人人脸上笑开了花”,玩得多么尽兴,内心多么欢乐啊——真是“欢乐的泼水节”,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沉入其中,与傣族人民一起分享欢乐.
末点象征.人们为什么这样开心?因为清水是吉祥、如意、幸福的象征,所以尽管身上湿淋淋,脸上却笑开了花,在如此节日里,谁还会有懊恼?妙在作者轻轻一点,“怎么能不高兴呢”,不仅回应上文,使描写一气贯注,成为艺术整体,而且进一步点示了人们的欢乐之情.
前后勾连 余兴未尽
作者重点描写了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热烈场面,已经给读者留下了难以忘怀的深刻印象,但到此为止,似乎还不足以反映泼水节活动的丰富多彩,于是接写了其他活动——“地上铺满了火红的凤凰花,空中回响着欢乐的象脚鼓.”这是描写环境,渲染气氛.凤凰花一片火红,铺满地上,满眼生辉,绚丽可爱,而象脚鼓点响彻天空,回旋激荡,实在声声入耳,鼓舞人心哪!就在如此美好的环境里,如此热烈的气氛中,人们余兴未尽,接续而来的是唱歌、跳舞、赛龙舟、放烟火,虽然不如泼水节的场面那么细致传神,但是让读者想象到人们庆贺泼水节的热烈欢快的情景,尤其是“直到深夜还不肯离去”的点染,恰恰与上文人们“旱早地来到了大街上”前后勾连,人们难以尽兴的欢乐心情简直溢于言表,增强了泼水场面描写的感染力,应该说是不可或缺的必要组成部分,它和全文浑为整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