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苇草阅读答案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30 02:18:18
童年的苇草阅读答案

童年的苇草阅读答案
童年的苇草阅读答案

童年的苇草阅读答案
一年秋天,我来到黄河口,莽莽苍苍的苇草,是一个已经迷失了多年的人生语境,我想借此拾一串童年的足迹,好再次复制到我缺氧的大脑.离开土地,双脚踏在城市坚硬的马路上,远离了故乡枣花的清香,也隔阻了春天后院里榆钱脆嫩的诱惑,就经常地想象一片原野,走回荒凉的记忆.我还带着一群孩子,那是
一群精致的孩子,一个写作培训班,一群因为找不到飘扬的风筝而只能在作文中虚构童年的城市精灵,我想带他们到野外去感受真正的生活.
红红的荆条花、蒲草、怪柳,依次展现在眼前,乱花迷人,朦胧凄迷.雄阔的河口,翻卷的乱云,当然还有飞扬的芦花,仿佛是遥远的迷醉,我想,这才是真正自由的阅读.站在弥散着野性的黄河口边,寂寞也成了一道风景,寥落也升华成一种境界,也许,败落的土地有时恰恰是最富诗意的生活叙事,“蒹葭苍苍风剪剪,濯素手,看鲜妍,西风吹梦,越女曼舞莫邪剑”,这应该是阴柔与健壮相互交织的原始美,也是人性与自然的极端和谐,在这里,人与土地互相解读,生动而辉煌.看着远处的水,近处的鸟,渺渺茫茫的红白交织的片片滩涂,你不能拒绝千年的召唤,也不禁生出“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旷远与悠长.这种美不是水月镜花,不是轻佻肤浅,而是一种读不懂的深沉,一份难以重现的瞬间永恒,“水流花开,清露未日希”,夜与晨的交换,天真与世故的错杂,全在此处凝结置换,让人不知是梦是真.于是,我仰躺在苇草的身体上,看着天上的流云,想象童年的故事.
故事也许很单调,因为童年生活就是简简单单的日出日落,月圆月缺.家乡没有大河,但河道比较多,河边长满了苍苍的苇草,乡人耕种着生产队的土地,没人想去开发那一处处稍微带着盐碱的土地,即使肥沃的土壤尚不能赚取温饱,谁还会想到那些蛮荒之所,荒着也就荒着吧.只有我们这些小孩子,把这里当成自己的乐园,我们知道,夏天的苇草,抽取最上面的嫩叶,剥开中间的叶片,然后卷上,放到嘴边,就会吹出悦耳悠扬的声音.截一段芦苇,弯弯曲曲,折折叠叠,一把像模像样的手枪就在你的手下诞生了,那是多少男孩子梦寐中垂涎的梦想.蚂蚱飞了,青蛙来了,野兔子也把家安在这个寂寥无人的苇草中间,有时候大人们不理解孩子的乐趣,觉得他们的行为无聊而又可笑,而他们却永远持续着这种可笑和无聊,不厌其烦.可恰恰是孩子和这些小动物,在远离主流生活的一隅,隔着遥远的纷繁复杂的世事,隔着大人们已经被世俗玷污的爱恨情仇,本真而又自然地生长着,隐逸而又真诚.有一次我在一丛茂密的苇草中看到一只弱小的野兔,看到我,它非但没有很快地逃走,反倒眼巴巴地看着我手里的一把青草,那是我准备拿回家喂我的小山羊的,它的眼睛很单纯,没有丝毫的警惕,就这样直直地看着你,一动也不动,我把青草给了它,它忘情地吃着,小嘴慢慢地嚅动,我双手托着腮,坐在苇草上,静静地盯着它,一直到它把那青草吃完.我想,那也是一种绝对的信任,或者它从来也不曾相信一个孩子会伤害同样也是孩子的它,而我也真的被这种信任所震惊,最后默默地走开,没有告诉任何一个人.春雨潇潇的时候,“小雨分江”,我在想,一定有厚密的苇草遮住了风雨,小兔子会安然无恙的,“云中烟树望流鸟”,也应该是人类心底的自在境界吧.
“老师,我不想在这儿,妈妈说这样的地方脏.”突然,一个孩子向我喊道,接着更多的孩子大声喊叫“老师,我浑身发痒”、“老师,这儿虫子太多,我害怕”……我童年的梦就此结束.我回过头看着我带来的这些孩子,他们一脸的无奈,是啊,和铺着地板、包着墙面、镶着玻璃的城市公寓相比,这儿的确很不干净,到处是青草的腥味,还有满地的虫子乱爬,更不用说藏着多少的细菌了.我如梦方醒,也许我本不该带他们到这儿,我不该把自己的一种野性强加给这些玲珑剔透的孩子,他们应该是呆在麦当劳或者肯德基的短台前,即使认识自然,也要走到那些人工栽植的草场边,或者在海底世界隔着厚厚的玻璃指认形形色色的海底生物.就像他们的作文中所描述的那样,童年的记忆中只有冰箱里的葡萄、快餐的浓烈气息,还有夜晚霓虹灯下穿梭的红男绿女,他们太精致,他们只能生活在远离土地的城市逻辑里.一位学生在一篇名为《验证的谚语》的文章中写道的:“枫叶从树上落下来了秋天必然到来.因为春天枫叶不可能会自己从树上落下来;夏日虽然炎热,可也不至于自己从树上下来;冬天的时候,枫叶早已经从树上落下来了.现在只有秋天是最可能落下来的了.”我对他说你长大后可以做侦探,写得那么富有逻辑性,那么善于运用已有条件进行认真分析,最重要的是还把一年四季分得那么清楚.于是我也就明白了,他们原本就没有接近过土地,接近过苇草,只有在逻辑的虚拟世界中,绕来绕去,依靠逻辑生活的孩子,离开了逻辑,就不能适应原野生存,就像一只从小就寄养在金漆笼子里的小鸟,离开了笼子,就会因森林的广阔而茫然无措,最终饥饿而死.
然而现在的笼子越来越多,苇草却越来越少,人也就变得越来越脆弱不堪.其实帕斯卡尔早就看到了人类的脆弱,他以苇草作比:“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纵使宇宙毁灭了他,人却仍然要比致他于死命的东西更高贵得多,因为他知道自己要死亡,以及宇宙对他所具有的优势,而宇宙自己却是一无所知的.”脆弱的人的宿命,没有人能够逃离,就是因为苇草一般的柔弱,人为了生长得更加强壮,才拼命地吸取阳光雨露,以壮健自己的肌肤,填充自己的思想.但现在的人们,却往往极力逃避阳光———这惟一能带给人们热量与勇气的源泉,脆弱的苇草被遮盖于树阴下、高楼里、空调间,他们拒绝和自然交换呼吸,只在各种激素的催发下迅速地成熟、老去.幸运的是,我们还稍微有一些自己的思想,但这思想也渐渐被包裹在密闭的容器里,经院哲学与功利主义占据了思想的主要阵地,人的“高贵”也因此逐渐消泯.我知道自己沉迷于童年是因为对成人生活的一种反叛,迷恋于乡村是对于城市生活的厌倦,但苇草的美丽与土地的肮脏恰恰又是不可调和的两难的困境,谁又能超脱出脆弱的生命与坚强的物欲的矛盾呢?
于是又想起德国哲学家霍克海默,他评论现在的社会说是:“社会倾向于取消艺术”,我深深地感到这句话的恳切与真诚.他说:“办公室和工厂以外的生活被当作是为了恢复精力再到办公室和工厂的生活,因而是一种纯粹的附属物,是一种劳动的彗星之尾,像劳动一样用时间来衡量,而且被称之为‘自由’”.我至今都很感谢少年时代农村的生活经历,因为他使我在进入城市之前先把脚深深地扎进了泥土中,而且今天还是土味十足.自从工作之后,我的生活基本上就是霍克海默所描述的“自由”生活,好像一切都本末倒置了,好像我的人生就是为了工作,永不停息的工作,工作一生,直到不能呼吸.童年的苇草现在也早已经不存在了,勤劳的农人们没白没黑地开荒种地,那里早就成了一片肥沃的土地或者壮观的厂房了,他们也和我一样循环着自己的生活,他们也早已经忘记了那些曾经躲藏过蚂蚱、野兔、青蛙的苇草丛.但毕竟我们还有记忆,今天的儿童呢?连可怜的记忆也没有了,他们从很小的时候,就认为生存的土地就是脚下的柏油路面,就是栉比鳞次的高楼大厦,大米长在商店里,黄瓜结在菜农的小摊上,动物是笼子里面的娱乐、甚至驯兽员皮鞭下可笑的奴仆,诗情藏在书页里,那是升学考试的内容,“杨桃风多潮未落,蒹葭霜冷雁初飞”也是古典的矫情,耸一耸鼻子,来到灯红酒绿的大街上,享受着所谓的现代文明,“孩提时代的乌托邦之梦在青年时代的早期就将被击得粉碎,受到高度赞扬的‘顺应’取代了臭名昭著的俄狄浦斯情结”.可是我不知道,如果真的有一天我们连梦想都荡然无存的话,那我们如何才能拥有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