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给王安石写过几封信﹖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8 15:43:40
司马光给王安石写过几封信﹖

司马光给王安石写过几封信﹖
司马光给王安石写过几封信﹖

司马光给王安石写过几封信﹖
司马光写给王安石的三封信及王安石的《与司马谏议书》
司马光的职务是:右谏议大夫、翰林学士兼侍读学士、差知审官院.名堂虽然很多,但都是假家伙,没有什么实权.而年龄没他大、中进士没他早、进京做官没他快、结交官场大人物也没他多、小时候也没砸过缸的王安石,现在却是参知政事!职务虽少,却是真家伙.无论如何,司马谏议受不了这口鸟气.他虽然已经借小赵的口气训斥过王安石,勒令王安石“祗复官常,无用辞费”!当时讲的很爽,回家夜里也加了班,有过两次高潮.但那也就是过过干吧瘾而已,小赵亲自向王安石道歉以后,反而把他搞的里外不是人,首尾不能相接.最可气的是,好不容易弄一枢密副使,但还没客气完,又被搞掉了.司马光坐在书桌边,理了理胡子,不停的告诫自己:我是君子,我是君子,不到万不得已,千万不能跳墙.君子的原则是动口不动手,司马光于是严格按照君子的原则来办事,他不顾脸红,写了一篇《乞罢条例司常平使疏》.尽讲变法坏话,请求小赵尽罢新法,撤除条例司,收回常平使.小赵没有理司马光的奏疏,但有一天,小赵找了个机会,要和司马光谈谈.小赵这次是拉下了脸,他把不必要的人赶走,直问司马光:“朝廷每更一事,举朝士大夫汹汹皆以为不可”,这倒罢了,但是你们自己也搞不清到底有哪些不便,“又不能指名其不便者,果何事也”,就这样讲来讲去的,我看不好!司马光说:“朝廷散青苗,兹事非便”!小赵非常不满,说:如果真的有什么问题,可以当堂辩论,“若以为不可,当极论之”,“何以书奏”?“既书奏何以至今乃议论不一,且此法有何不便”?到底哪里有问题?请你清楚的告诉我!司马光道:我已经在《乞罢条例司常平使疏》里写清楚了.小赵说:可是我看不懂.吕惠卿在一边接了一句:司马大人天天讲话,但没有几句是有用的,我看司马大人不如辞职算了,“言而不从何不去”?司马光讲不过吕惠卿,又不想辞职,只好回家,知道在小赵那里是讨不到什么便宜了,便坐在家里,费尽心神,给王安石写了三封信,就是非常没有名的《与王介甫书》.如果不是王安石的那篇流传千古的《答司马谏议书》,谁还知道司马光写过这么几篇臭文章?来看看司马光的这三封信是如何臭法.熙宁三年“三月,甲午”,“司马光移书王安石”,“开谕苦切”,“书凡三往反”. 在《与王介甫第一书》中,司马光采取的措施是和王安石谈往事,套家常,大讲昔日友情,希望王安石能把他当棵葱,听他一句话,不要变法.以下是《与王介甫第一书》文章大意:司马光先是酸溜溜的说,我“居尝无事,不敢涉两府之门”,不敢到国务院去串门,所以,很久没有和安石老弟在一起吹牛了.其实我真的好想你,经常在夜里呼唤黎明,追月的彩云也知道我的心.现在正是春暖时节,事情不多,我想和你聊一聊.我没有什么本事,“光不材”,不敢说是你的朋友,“不足以辱介甫为友”,但是,我们也在一起混了“十有余年”,而且常在一个单位坐班,关系也还是不错的,“亦不可谓之无一日之雅也”.既然如此,我就想和你讲几句直话.你我都算是君子,“君子之道,出处语默”,不能只拍马屁,但我们的志向是相同的,都准备“立身行道”,“辅世养民”.所以我们“议论朝廷事”,虽然意见不一,“数相违戾”,但都还没有撕破脸.不论王老弟你是否相信,其实我对你一直是非常佩服的,“光向慕之心,未始变移也”.“介甫独负天下大名三十余年,才高而学富,难进而易退,远近之士,识与不识,咸谓介甫不起则已,起则太平可立致,生民咸被其泽矣”.司马光这一段话讲的是很酸的,表面上很好听,其实是用一种冷笑的态度在调侃王安石,用以指责王安石名气虽高,但所作所为,却令天下人大失所望,名不副实.其实司马光的名气一点不比王安石差,后来经苏轼吹捧,甚至到了“走卒知司马”的地步,但司马光给大宋带来了什么呢,他除了发奋努力,废掉了王安石的变法,还有什么可以让人讲得出口的政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