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杜牧的读后感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8 07:18:23
赤壁杜牧的读后感

赤壁杜牧的读后感
赤壁杜牧的读后感

赤壁杜牧的读后感
此诗的开头却只从一件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一只与古代战争有联系的折戟,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凡是在历史上留下过踪迹的人物、事件,常会被无情的时光销蚀掉,也易从人们的记忆中消逝,就像这铁戟一样沉沦埋没,但又常因偶然的机会被人记起,或引起怀念,或勾起深思.正由于发现了这只折戟,使诗人心绪无法平静,因此他要磨洗并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前朝”——三国赤壁之战时的遗物.这一场决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重大战斗,英雄云集,何等壮伟.“认前朝”又进一步勃发了作者浮想联翩的思绪,为后二句论史抒怀作了铺垫.全诗最精彩的,当然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末二句.这二句是议论.“认前朝”,本来可以写对这场战争的回顾,但是他省略了,所以不是缅怀,不是描述,也不是一般的历史评价,而是直接的对历史结局提出自己的评判.他不以成败论英雄,对战争的一方——曹操提出了有异于史家的评价.他认为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他在一个更高的层次观察、思考着历史,顿使诗歌平添一种更上一层楼的气概.不直言战争之胜败,而说“铜雀春深锁二乔”.用一“锁”字,重台密阁,更加重了藏娇之意.试想英雄如曹操者,于横扫天下胜利之后,拥江东二乔于铜雀台,弦歌艳舞,以享受缠绵之春色,当是何种得意气概.写设想中的东吴败亡,不言河山破碎,生民涂炭之类,而拈出“二乔”入魏以暗喻,同样把东吴领袖人物之风流儒雅的风神传递出来了.但是杜牧之写史论,除了为表现出非凡的见识,还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一展.它似乎又还有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
  杜牧的文学创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诗、赋、古文都堪称名家.他主张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对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有比较正确的理解.并能吸收、融化前人的长处,以形成自己特殊的风貌.在诗歌创作上,杜牧与晚唐另一位杰出的诗人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他的古体诗受杜甫、韩愈的影响,题材广阔,笔力峭健.他的近体诗则以文词清丽、情韵跌宕见长.七律《早雁》用比兴托物的手法,对遭受回纥侵扰而流离失所的北方边塞人民表示怀念,婉曲而有余味.《九日齐山登高》却是以豪放的笔调写自己旷达的胸怀,而又寓有深沉的悲慨.晚唐诗歌的总的趋向是藻绘绮密,杜牧受时代风气影响,也有注重辞采的一面.这种重辞采的共同倾向和他个人“雄姿英发”的特色相结合,风华流美而又神韵疏朗,气势豪宕而又精致婉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