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八则的意思 所有的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6 14:41:50
论语八则的意思 所有的

论语八则的意思 所有的
论语八则的意思 所有的

论语八则的意思 所有的
1、修养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选自《论语八则》) 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时间去复习,不也很高兴的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开心的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正是君子的作风吗?” 重点字词解释: (1)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2)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3)时习: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但朱熹在《论语集注》一书中把“时”解释为“时常”.“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 (4)说:通“悦”,高兴,愉悦 高兴. (5)朋:是好朋友. (6)乐(lè):高兴. (7)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没有说出人不知道什么.缺少宾语.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 (8)愠(yùn):恼怒,生气. (9)君子:品德高尚的人. 补充词解释: 而:连词. 亦(yì):同样、也是. 乎:语气助词,表疑问语气,可译“吗”. 自:从. 知:知道,了解. 而:连词,却. 时习:时常的复习. 见;贪图. 岁;年. 温;温习. 故;学过的知识. 终;整个. 然;这样. 新;新的知识. 寒;寒冷. 后;以后. 凋 ;凋谢. 以;把【他】. 必;一定,必定. 吾;我. 焉;于此在其中. 思;思考. 择;选择. 善;优点. 三;几个人. 知【第五个知】;通‘智’聪明. 君子;道德高尚的人. 朋;志同道合的朋友. 之;代词,指学习. 本段理 第1句话讲的是学习方法.对于知识,“学”只是一个认识过程,“习”是一个顽固的过程,要想获得更多的知识,必须“学”与“习”统一起来. 第2句话讲的是学习乐趣.志同道合的人来访可以增进友谊,并且可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第3句话讲的是为人态度.“人不知”,后面省略了宾语“之”,可译为“我”或“自己”
[编辑本段]2、温习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孔子说:“复习学过的知识,可从中获得新的见解与体会了.凭借这点就可以当老师了.” 重点字词解释: 注:本章的“温故而知新”有两解.一为“温故才知新”:温习已闻之事,并且由其中获得新的领悟;二为“温故及知新”:一方面要温习典章故事,另一方面又努力撷取新的知识. 我认为合并这两种解法,也许更为完整:在能力范围以内,尽量广泛阅览典籍,反复思考其中的涵义,对已经听闻的知识,也要定期复习,期能有心得、有领悟;并且也要尽力吸收新知;如此则进可以开拓人类知识的领域,退也可以为先贤的智能赋予时代的意义.像这样融会新旧、贯通古今方可称是“温故而知新”. 也有学者以为作“温故及知新”解不太合适,因为按字面上解释,仅做到吸收古今知识而未有领悟心得,只像是知识的买卖者,不足以为师.所以我们就来看看“师”的意义.在论语中师字一共见于14章,其中意义与今日的老师相近者. 故:旧的知识. 而:连词,表顺承,从而. 知:领悟. 可:可以. 以:凭借. 为:做. 另外词解释: 温故知新(成语): 请注意不是温故而知新 【解释】:温:温习;故:旧的.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 【出自】:《论语·为政》:“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汉·班固《东都赋》:“温故知新已难,而知德者鲜矣.” 【示例】:~是学习上的重要方法.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用于学习、工作或其他
[编辑本段]3、学习方法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孔子说:“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得;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读书,就会感到精神疲惫而无所得. 这里阐述了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也是讲学习方法的.” 重点字词解释: 而:连词,表示转折. 则:连词,相当于“就”“便”. 罔(wǎng):迷惑而无所得 殆(dài):这里指有害.本意:危险
[编辑本段]4、对待事物的正确态度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孔子说:“子路,教给你正确认识事物的道理吧,(那就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对待知与不知的正确态度.” ( 这段说的是对待事物的正确态度.) 重点字词解释: 女(rǔ):通“汝”人称代词,你. 知(zhì):通"智″本字指“是知(智zhì)也”:通“智”聪明,智慧. 之:代孔子教的东西 诲:教,传授. 乎:语音助词. 由:仲由字(子路)(前542~前480)春秋时期鲁国卞(今山东泗水县泉林镇卞桥村)人,孔子得意门生,以政事见称.
[编辑本段]5、勤学好问
子贡问曰: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公冶长》) 子贡问道:“皇上为什么赐给孔夫子‘文’的称号呢?”孔子说:“他聪敏而又爱好学习,并且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因此用‘文’做他的谥号.” (这里借回答子贡的问话,借题发挥,教育弟子要勤学好问.) 子贡 :孔子的弟子.姓端木,名赐,字子贡 耻:以……为耻
[编辑本段]6、教学态度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 这一则是孔子的自述,讲的是学习态度和方法.要把学过的东西默默地记在心里,不断积累知识.“学而不厌”,讲的是好学精神,学无止境,从不感到满足.“诲人不倦”,讲的是教学态度,要热情地教导学生.孔子十分谦虚,于是虚心地说:“对我而言,又做到了哪一样呢!”(这是孔子谦虚的表达) 译文:“认真学习知识不多言,学习不感到厌倦,对于可以帮助的人能及时给予帮助却不感到疲倦.”
[编辑本段]7、虚心求教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孔子说:“几个人同行,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当看到自己有他们的缺点,要注意改正.这里说的是只要虚心求教,到处都有老师. 词解释: 必有我师焉:见到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看齐.焉,相当于“于之”,即“在其中”的意思. 三:虚词,泛指多 焉:兼词“与之”,在那里. 之:字指择其善者而从之:代善者 之:字指其不善者而改之:代不善者
[编辑本段]8、育人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想弄明白却不能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出来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举出一个方法却不能由此类推出其他三个方法,就不再教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