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史名词解释俩个名词解释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9 20:47:54
中国现代史名词解释俩个名词解释

中国现代史名词解释俩个名词解释
中国现代史名词解释
俩个名词解释

中国现代史名词解释俩个名词解释
中国现代史名词解释
1、华盛顿会议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英、日等帝国主义国家为重新瓜分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由美国建议召开的国际会议.又称太平洋会议.1921年11月12日~1922年2月6日在华盛顿举行.有美、英、法、意、日、比、荷、葡和中国北洋政府的代表团参加.华盛顿会议实质上是巴黎和会的继续,其目的是要解决《凡尔赛和约》未能解决的关于海军力量对比和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特别是在中国的利益冲突.会议期间签订3项条约:①《四国条约》. ②《五国海军条约》. ③《九国条约》.华盛顿会议签订的各项条约和通过的决议案构成华盛顿体系.此后,美日两国之间在远东及太平洋地区的争夺愈演愈烈.
2、九国公约
1922年2月6日,签订《九国关于中国事件适用各原则及政策之条约》,通称《九国公约》.条约规定 :“ 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及领土与行政之完整”;“施用各种之权势,以期切实设立并维持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 ” .实质上是要挟中国政府执行“门户开放”、“机会均等”原则.
3、互助论
互助论即互助的进化观.它在清末传入我国.《互助论》是无政府主义的主要活动家和理论家克鲁泡特金在1902 年发表的一部著作.克鲁泡特金以伪科学的方法来宣扬无权威、无政府、无国家的社会是可以“实现”的,而且宣扬这种社会比其他社会主义思想家提出的理想社会还要“完善”.由于互助论的科学性及其对达尔文进化论的修正与反思,使新世纪派和天义派接受了这种观点,并在国内大力宣传.但互助论能在中国产生较大的社会道德效应则应归功于新世纪派的传播.
4、醒狮派
又称国家主义派,国民党左派和当时与国民党合作的中国共产党人认为,国家主义是欧战以后,“无产阶级革命潮流高涨所激起的一种极反动的思想”,国家主义派是“帝国主义的走狗”,“民族运动的死敌”,“干反革命事业的大集合”,“是最反动势力的结晶”.国家主义派的主要代表是五四运动时期创建的少年中国学会的一部分成员在法国成立的中国青年党,以及该党党魁曾琦、李璜回国后与左舜生等一起创办的《醒狮》周报,故而国家主义派又称醒狮派.
5、新村主义
日本学者武者小路实笃的新村主义是将克鲁泡特金的互助主义、托尔斯泰的泛劳动主义、北美的工读主义烩于一锅的小资产阶级空想社会主义,认为不需要实行暴力革命,也不需要生产力的极大提高,只要在乡村组织和推广共同劳动、共同消费,实行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新村并普及教育,就能战胜资产阶级,逐步在世界上建成“社会主义天国”.
6、人权派
人权派民主政治的实质就是仿效英美,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人权派根本反对独裁制度,主张民主政治;人权派的民主政治具体表现为三权分立、多党制和议会政治;但是,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是历史的必然.
7、通道会议
中央红军主力开始长征后,蒋介石很快就判明红军的意图,妄图一举消灭红军.在这万分危急的关头,“左”倾领导者才不顾红军面临全军覆灭的危险,执意要按原计划北上湘西. 12日,中革军委临时决定在这里召开紧急会议,着重讨论红军战略转移的前进方向问题.毛泽东极力说服博古等主要领导人,建议放弃原定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通道会议研究了军事问题,虽然没有就战略方针的转变问题取得一致意见,但促进了这个问题的解决,从而为尔后黎平会议决策红军战略计划转变,作了必要的准备.
8、江浙战争
江浙战争又称"齐卢战争".直皖战争后,控制着北京中央政权的直系军阀控实行贿选与"武力统一",遭到全国各方面的反对.皖系浙江督办卢永祥首先发出不承认曹锟为总统的通电,并和奉天的张作霖、广东的孙中山结成反直三角同盟.吴佩孚为了击破反直三角同盟,除在北方以重兵严防奉军入关以外,在南方则利用孙传芳进入福建,与陈炯明勾结起来压制孙中山,以直系的江苏督军齐燮元夺取浙江,消灭卢永祥.1924年9月初,齐军向卢军发动进攻,江浙战争爆发.至10月12 日,卢永祥在孙传芳和齐燮元的南北夹击下,通电下野,逃往日本.江浙战争遂告结束.
9、新文化运动
包括“五四”前的启蒙运动和“五四”后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解放运动.时间从1915年《新青年》创刊到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1915年9月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提出的口号是“民主”和“科学”.以反对封建专制,提倡民主政治;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迷信,提倡科学;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为主要内容的新文化运动.五四”前的新文化运动,主要是传播西方资产阶级自由平等学说和进化论思想,其性质仍属旧民主主义.俄国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开始广泛传播,已是为在中国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共和国作舆论准备,其性质属于新民主主义了.
10、戴季陶主义
1925年6、7月间,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等职的戴季陶发表《孙文主义之哲学的基础》、《国民革命与中国国民党》两本小册子,以阐述三民主义为名,提出一套比较系统的反对容共政策的理论.戴季陶主义的出现,是革命高潮到来之际资产阶级力图分裂统一战线的征兆.它不仅促使国民党新右派形成,为其反共夺权作了理论与舆论上的准备,而且助长了国民党老右派的反革命活动,并从思想上把国民党的新老右派联合起来,对革命统一战线产生了极大的破坏作用.戴季陶的反动观点受到共产党人的猛烈抨击.
11、西山会议派
中国国民党内的一个反对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派别.代表人物有谢持、邹鲁、林森、张继、居正等.1925年11月23日,谢持、邹鲁等在北京西山碧云寺非法召开“国民党一届四中全会”,因而得名.会后在上海成立“国民党中央党部”,与广州国民党中央相对抗,并在北京等地设立地方分部.西山会议派的分裂活动遭到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及各级地方党部的强烈反对.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后,通令取消打倒西山会议派等口号,恢复了谢持、邹鲁的党籍,西山会议派从而与蒋介石集团合流.
12、两广事变
在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影响下,1936年6月,两广地方实力派打出"抗日救国"的旗号,发动了两广事变,进行反蒋活动.蒋介石调集大军,准备一举进占两广,内战一触即发.由于全国舆论纷纷反对内战,两广事件遂告和平解决.
13、中原大战
1930年春爆发的中原大战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军阀混战.1930年3月,阎,冯,桂三派蒋领联名通电反蒋,4月蒋介石下讨伐令,空前规模的军阀混战在中原地区全面展开.到9中旬,张学良发出拥蒋通电,率军入关,11月初,中原大战以反蒋各派的失败而告终.
14、改组派
南京国民政府初期,政府内部的主要反对派.1928年下半年成立于上海.主要发起人为陈公博、顾孟余等.1927年“四"一二”政变与“七"一五”政变后,国民党内各派之间的权利之争更加激烈,其中以蒋介石集团与汪精卫集团的矛盾最为尖锐.1928年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后,汪精卫集团在争夺南京国民政府最高统治权的斗争中遭到失败.同年5、6月,陈公博、顾孟余在上海创办《革命评论》、《前进》杂志,以资产阶级改良主义为号召,重新制订纲领,改组国民党.改组派是南京国民政府初期影响较大的一个政治反对派,在削弱蒋介石集团的统治力量方面起了某些作用.
15、整理党务案
蒋介石策划中山舰事件后,1926年5月15日,国民党在广州召开二届二中全会.蒋介石在会上提出整理党务案.主要内容是:共产党员在国民党各高级党部的委员比例不得占1/3以上;共产党员不得任国民党中央各部部长;国民党员不得加入共产党;共产党须将其加入国民党之党员名单交国民党中央保存;第三国际对中国共产党的指示以及中国共产党对加入国民党的共产党员的指示,均须先交国共两党联席会议讨论通过等.“整理党务”即国民党右派为限制共产党人在国民党内的正当活动,破坏国共�

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