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中表达了怎样的忧乐观,在现今社会这一忧乐观还有什么价值和意义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13 01:21:16
岳阳楼记中表达了怎样的忧乐观,在现今社会这一忧乐观还有什么价值和意义

岳阳楼记中表达了怎样的忧乐观,在现今社会这一忧乐观还有什么价值和意义
岳阳楼记中表达了怎样的忧乐观,在现今社会这一忧乐观还有什么价值和意义

岳阳楼记中表达了怎样的忧乐观,在现今社会这一忧乐观还有什么价值和意义
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他的“忧君”思想,虽然带有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但他所提倡的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精神,在今天仍然有着借鉴和教育的意义.

全文分析
中心思想
  通过迁客骚人登楼时或喜或悲的览物之情的分析议论,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博大胸怀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又因当时友人被降职,心中不满,时常向作者倾诉,所以作者以此勉励友人不要因坎坷灰心,先苦后乐,也同时警策自己学习“古仁人”。
主题
  “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一提起岳阳楼,人们就会很自然地想起千古名臣范...

全部展开

全文分析
中心思想
  通过迁客骚人登楼时或喜或悲的览物之情的分析议论,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博大胸怀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又因当时友人被降职,心中不满,时常向作者倾诉,所以作者以此勉励友人不要因坎坷灰心,先苦后乐,也同时警策自己学习“古仁人”。
主题
  “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一提起岳阳楼,人们就会很自然地想起千古名臣范仲淹,千古名文《岳阳楼记》, 想到其中表明范仲淹宽阔胸襟的句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还会赞颂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和生活态度。可以说,人们把太多的目光和关注给了范仲淹,而很少会有人想到功不可没的滕子京。 既是自勉,又是与友人共勉。 岳阳楼
后世影响
  影响力洞穿史册,成为延绵千年的治国理念之一,政事通达、人心和顺成为后代无数治国理政者孜孜以求的理想境界。后世有“居官警语”云:“善为治者,贵运轶民之隐,达民之情。”“治民之大者,在上下之交不至于隔阂。”“上下之交”而不“隔阂”,其核心就是个“通”字,揭示了“政通人和”的关键所在。
编辑本段问题研究
文章理解
  1.本文的立意和构思有什么特点?    据史料记载,滕子京函请范仲淹作记,特附上一幅《洞庭晚秋图》,并说:“山水非有楼观登览者不为显,楼观非有文字称记者不为久。”但《岳阳楼记》却超越了单纯写山水楼观的狭境,将自然界的晦明变化、风雨阴晴和“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结合起来写,从而将全文的重心放到了纵议政治理想方面,扩大了文章的境界。全篇看似闲笔漫叙,实际上却大有深意。滕子京与范仲淹为同榜(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即公元1015年)进士,两人交谊颇厚。滕子京是被诬陷擅自动用官钱而被贬的,他到岳州后,“愤郁颇见辞色”,别人庆贺岳阳楼将落成,他却回答说:“落甚成?只待凭栏大恸数场。”可见他的情绪极为低落。范仲淹正是借作记之机,含蓄委婉地规劝他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试图以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济世情怀和乐观精神感染老友。这是本文命意之所在,也决定了文章叙议结合的风格。   
2.怎样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作者借“古仁人”与迁客骚人比较,表明了对两种悲喜观的不同态度。抒发了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阔大胸襟,引出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见解,表明自己不为个人得失而悲喜,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尚情操。   范仲淹写岳阳楼记也是为了安慰被贬职的滕子京。在第一段的“政通人和,百废俱兴”赞美了滕子京。   范仲淹幼年丧父,生活贫苦,却刻苦读书,少有大志。据《宋史》记载,他从小就立下“不能利泽生民,非丈夫平生之志”的誓言。欧阳修给他写的墓碑文也说:“公少有大节,于富贵贫贱毁誉欢戚,不一动其心,而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可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是范仲淹自幼的心语,而藉《岳阳楼记》一文广为人知。“先忧后乐”的思想,究其渊源,即是儒家的仁爱思想。孟子就曾说:“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梁惠王下》)范仲淹把“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思想进一步发展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就是要超越个人的忧乐,以天下为己任,以利民为宗旨,补救时弊,积极进取。为此,就要不为外物所动,不论是自然界的阴晴明暗,还是社会环境的顺逆艰难,都不能动摇心中的信念。范仲淹的从政生涯,始终践行了这一信念。例如,天圣七年(1029),30岁的范仲淹还在没有资格进谏的小小秘书阁校理任上,就上书谏止皇帝宋仁宗率百官为章献太后朝拜上寿;第二年又直接上书请章献太后还政退位──那时章献太后正垂帘听政,权倾朝野,满朝文武,“无敢言者”。范仲淹因此被贬离京,三年后才回来。又如,景三年(1036),范仲淹向宋仁宗进《百官图》,指斥宰相吕夷简结党营私,任用谗佞,反被诬为“越职言事,荐引朋党,离间君臣”,又遭贬斥,连为他鸣不平的欧阳修等人也被贬放。范仲淹仕途沉浮几十年,数遭贬黜,但他澄清吏治、忧国忧民之心始终未改。他用自己的俸禄,在家乡买“义田”千亩,救济贫穷的族人,而自己却贫苦一生,以至于死时“身无以为殓,子无以为丧”。为民请命,忧民之忧,这就是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精神的具体体现。   
3.叙事、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有什么作用?   本文全篇仅368字,却内容充实,情感丰富,将叙事、写景、议论、抒情自然结合起来,既有对事情本末的交代,又有对湖光水色的描写;既有精警深刻的议论,又有惆怅悲沉的抒情。记楼,记事,更寄托自己的心志。作者又善于以简驭繁,巧妙地转换内容和写法。如以“前人之述备矣”一语带过无数叙述,以“然则”一语引出“览物之情”,以“或异二者之为”展开议论话题,等等,千回百转,层层推进,叙事言情都入化境。   
4.本文的句式是如何骈散结合的?   这篇记文以单行散句为主,间以骈偶短句,既流利畅达,又简洁凝练。散句骈句的运用,依文章内容而变化。如开头结尾的叙述文字用散句,庄严而质朴;中间写景状物的语句多用骈句,辞彩华美,音韵和谐;议论抒情语段(“嗟夫”一段)也用散句,抑扬顿挫,富于变化。这样,骈散交替,叙议结合,文质兼美,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5. 文中的“古仁人”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人物,实际也许并不存在,那作者为何要议论这种实际上并不存在的人物?   结合作者当时被流放的背景,显然“古仁人”在某种情况下也是作者的理想所在。作者所提出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理想境界也应合了“古仁人”拥有的坚定意志和不为外界所动摇的品格。也表明这一类人的境界是不为自己进退而悲喜的。所以在文中议论这个人物。   
6.表现迁客骚人因物而喜的两个四字句是: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7.表现迁客骚人因物而悲的两个四字句是: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8.“沙鸥翔集,锦鳞游泳”一句的修辞是:对偶、借代   
9.总写: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10.衔(xián)远山,吞长江,浩浩汤(shāng)汤,横无际涯是空间描写   
11.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的作用:承上启下
文章分段段意
  第一段:①交代写作背景;②叙述了重修岳阳楼的作记缘由   
第二段:由岳阳楼的大观过渡到登楼览物的心情   
第三段:览物而悲者   
第四段:览物而喜者   
第五段:点明文章主旨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与抱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千古名句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理解性默写
  1、写洞庭湖全景的句子: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2、由写洞庭湖的浩瀚气势过渡到写迁客骚人不同情怀的句子: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3、迁客骚人见到不同景物产生了不同的感情,写悲情的句子: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表达欢喜的句子: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4、从空间上形容湖面的广阔浩淼“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从时间上表现景象的千变万化“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5、作者为什么略写岳阳楼之大观:前人之述备矣。   
6、由古仁人旷达的胸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而得出的论断是:是进亦忧,退亦忧。   
7、作者认为“迁客骚人”的作法不可取。联系全文,说说他肯定的古代圣贤的作法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从而表明了他的旷达胸襟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伟大的抱负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8、与“悲”照应的八个字:去国怀乡,忧谗畏讥;与“喜”照应的八个字: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9、在第二自然段中总领下面两个自然段的句子: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   
10.领导干部要实践“三个代表”,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到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1. 一般迁客骚人在外界条件好,个人境遇顺利时,便会产生 “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的思想感情(用自己的话回答:因物而喜);而外界条件恶劣个人境遇不顺时,便会产生“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的思想感情。(用自己的话答:因己而悲)   
12.总写洞庭湖景色的句子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13.重修岳阳楼后的变化的句子: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14.文中描写微波时水面月光的句子是:浮光跃金。描写无风时水中月影的句子:静影沉璧。   
15. 洞庭湖的万顷碧波曾引发古代文人的无限情思。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的描写:“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尽显了洞庭湖的磅礴气势,展露出作者的宽阔胸襟。   
16.作者认识到“古仁人”异于常人的超然情怀形成的原因是他们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7.表达作者忧国忧民思想的句子是: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18.阐述古仁人之心(或古仁人志趣)的句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19、面对人生中成功的欢乐和失败的痛苦,我们应拥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态。   20、新市长上任两年,全市面貌大变,干群同心,社会安定,各项建设事业蓬勃发展,真是“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21、由“四面湖山收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这幅对联,你一定能想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两句千古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2 、借鸟欢鱼跃描绘晴明之景的句子: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23、“进亦忧,退亦忧”是指: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24、文章的主旨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5、抒发作者宿志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6、什么是心系天下的情怀?早在北宋年间,范仲淹就在《岳阳楼记》中告诉我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7、表现古仁人以天下为己任的句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8、《梁惠王下》中“乐以天下,忧以天下”,范仲淹在本文中把这句话发展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9、朱镕基总理在视察洞庭湖时,要求有关部门加大环境整治力度,以重现洞庭湖昔日美景。请写出描写洞庭湖昔日美景的句子: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广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
  30、全文的中心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31、“古仁人”们的思想感情不随景物的变化而变化的原因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32、请写出文中一处写景的语句: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33、“二者之为”的具体内容是: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和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34、请写出文中一处议论的语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35、第四段中抒情的句子: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36、写鱼鸟自由闲适情态的句子: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37、通过写“花草鸟虫”来展现春景美的句子: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38、范仲淹高度概括对岳阳楼所见“巴陵胜状”的描绘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39、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大声疾呼:“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在本文中也有与之境界、情怀相似的句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40、动静结合,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41、阐述作者主要观点的一句话: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42、“前人之述备矣”中的“前人之述”具体指:唐贤今人诗赋。
  43、突出滕子京政绩(赞美滕子京)的句子: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44、能体现作者作记缘由的是:属予作文以记之。
  45、文中与“前人之述备矣”照应的句子: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46、“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中“此”指代的内容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47、文中引起下文写景抒情的句子: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
  48、说明“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二者”是指: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和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问题研究
  1、作者在此提出了一种什么样的更高的理想境界?   答:这是一种超然物外的理想境界。虽然因物悲喜是人之常情,但并不是做人的最高境界。
  2、作者的旷达胸襟与政治抱负之间的关系:因果关系。
  3、“古仁人之心”的内涵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答: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4、“是进亦忧,退亦忧”这句话中,“进”是指“居庙堂之高”,“退”是指“处江湖之远”。
  5、这段话中所用的主要表达方式是什么?本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议论。作用:点明主旨,抒发了作者宽阔的胸襟和远大的政治抱负。
  6、“微斯人,吾谁与归”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答:一方面希望滕子京具有古仁人之心,志存高远;另一方面也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愿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和远大抱负以及对滕子京遭贬谪的慰勉。
  7、如何理解“进亦忧,退亦忧”一句?   答:“进亦忧”照应“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退亦忧”照应“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这句话表达了古仁人不念自己的处境,而是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思想。
  8、“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句在文中的作用:。请再写出一句你从课外读到的与此意思相似的诗句或名句。   答:作用:体现本文主旨。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2、位卑未敢忘忧国。
   9、作者巧妙地用两个设问句来逐层深入地阐明论点。第一个设问句先从反面说,后从正面说,揭示了“古仁人”之心的内涵,得出“是进亦忧,退亦忧”的论断,突出一个“忧”字,自然引出第二个设问句,将文章推向高潮,从而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观点。
  10、“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一句的修辞:对偶。
  
全文:
  1、“迁客骚人”登楼“览物之情”为什么不同?   答他们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产生或喜或悲的感情(或“以物喜,以己悲”
  2、选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1)对滕子京的劝勉和规谏。(2)抒发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
  3、“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和“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两句中的“异”字,分别指什么内容?   答;“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中的“异”,是指不同的自然景物引发出的“迁客骚人”的不同的感触,即“悲”与“喜”两种不同的心境。“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是指古代仁人不同于上述“迁客骚人”,能不受自然景物好坏的影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4、用自己的话概括“迁客骚人”的两种“览物之情”,并指出作者这样写的目的。   答:第一种:远离京城,怀念家乡,担心遭诽谤和讽刺的悲伤。 第二种:胸怀开阔,精神愉快,荣辱偕忘的喜悦。 目的:为了将这类人的悲喜感情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引出下文,由写情自然转入议论,突出全文主旨。
  5、本文共五个自然段,其中叙事的是第1段,写景、抒情的是2、3、4第段,议论的是第5段。
  6、出自本文的成语:百废具兴 、政通人和、心旷神怡。   文章第二段用神来之笔再现了岳阳楼的宏伟景象,照应了题目,此外还有什么作用?   答:“衔”和“吞”把远山长江与洞庭湖的关系写得活灵活现,同时领起下文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景
  7、两种不同的览物之情,各是怎样的?作者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答:一种是“去国怀乡,忧谗畏讥”的“因己而悲”的感情; 一种是“心旷神怡,宠辱偕忘”的“因物而喜”的感情。 作者阐述的主要观点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8、概括各段的大意: ①交代作记的缘由。 ②描写洞庭湖远景,生发议论,引出两种情景。 ③——④、描写阴晴两种天气的景色极其感受。 ⑤、阐述古仁人之心,抒发自己的远大抱负。
  9、联系全文,说说你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看法或理解。   答:范仲淹的这句话体现了忧君思想,带有时代的局限性,但是他所提倡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在今天仍然有着借鉴和教育意义。
  10、文章略写巴陵胜状,详写览物之情,试简述其原因。   答:写景不是本文的目的,作者的真正意图是借题发挥,谈一个人应有的政治抱负,并以此规箴友人。
  11、“迁客骚人”与“古仁人”的区别在哪?   答:迁客骚人:以物喜,以己悲;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2、本文的议论点明了作者的“忧乐”观,这种“忧”“乐”与前文“迁客骚人”的“悲”“喜”是否一致?为什么? 答:不一致。作者的忧乐观是以天下为基础的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而迁客骚人的悲和喜是以自己的得失和外物的好坏为前提,是以物喜,以己悲。   13、范仲淹借此文委婉地表达了对友人滕子京地劝勉,结尾作者发出“微斯人,吾谁与归”的慨叹。就全文来看,这句话有何言外之意?   答:作者一方面希望滕子京具有古仁人之心,志存高远;另一方面也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愿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和远大抱负。
  14、“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三句话因其文质兼美而脍炙人口,请选择感受最深的一句,结合《岳阳楼记》和自己的生活谈一谈体会。   答:任选其一即可。谈体会既要联系全文,又要结合自己的生活。如选第一句可围绕政治理想来谈;选第二句可围绕旷达胸襟来谈;选第三句可围绕远大政治报负及民族责任感来谈,言之成理即可。
  15、文章除了对“迁客骚人”与“古仁人”进行了对比的描述之外,还在哪些方面使用了对比的手法?加以简要分析。   答:①洞庭湖阴晴自然景物描写方面②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③古仁人的忧乐观。
  16、“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中的“骚人”是什么意思?根据我们学过的古诗文,举出曾到过岳阳楼的“迁客骚人”之作。   答:诗人。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17、读完选段之后,我们仿佛看到了滕子京在为巴陵郡的复兴呕心沥血,鞠躬尽瘁,你从他的身上能学到什么呢?请结合实际简要回答。   答:学到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言之成理即可。
  18、你如何看待作者所追求的“古仁人之心”?   答:紧扣“古仁人之心”的含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谈看法,言之成理即可。
  19、文章写迁客骚人或悲或喜的览物之情有什么作用?   答:和后文“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形成鲜明对比,突出古仁人以天下为己任的远大抱负。
  20、本文在写作上采用了那些手法?请写出两点。   答:1、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2、运用对比。
  21、读了本文,你可能联想到我国古代许多“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人物,请举出一位,并写出他的类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的一句名言来。   答: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22、为何要写滕子京被谪,政绩却很卓著?   答:1、说明滕子京是一个好官。2、为后文议论做铺垫。3、含蓄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同情、赞美和对当政者的不满。4、滕子京“属予作文以记之”。   写法举要   1.构思巧妙,叙事·写景·议论·抒情有机结合。   2。用对比的手法写景状物抒怀。   3.骈散结合的语言形式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希望以上信息能真正帮到你吧!

收起

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他的“忧君”思想,虽然带有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但他所提倡的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精神,在今天仍然有着借鉴和教育的意义。 嗯嗯,应该就是这个...

全部展开

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他的“忧君”思想,虽然带有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但他所提倡的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精神,在今天仍然有着借鉴和教育的意义。 嗯嗯,应该就是这个

收起

岳阳楼记中表达了怎样的忧乐观,在现今社会这一忧乐观还有什么价值和意义 《岳阳楼记》中作者表达了怎样的“忧乐观”?在当今这个一忧乐观好有什么价值和意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提出了一种理想的忧乐观,你怎样看待? 岳阳楼记中表达范仲淹忧乐观的句子是什么? 岳阳楼记忧乐观应该怎样理解 《岳阳楼记》中提出了一种理想的忧乐观,结合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岳阳楼记中,迁客骚人的忧乐观是怎样的?古仁人的忧乐观又是怎样的?作者赞同哪一种?岳阳楼记中,迁客骚人的忧乐观是怎样的?古仁人的忧乐观又是怎样的?作者赞同哪一种? 1.做人切勿患得患失,而应乐观旷达,就像范仲淹在《岳阳楼记》所说的那样( ).接下在《岳阳楼记》中表达作者远大政治抱负的名句是( ).2.《爱莲说》中最能体现莲花洁身自好的诗句是( 英语翻译1.其中的“其”的意思2.岳阳楼记 表达了 作者“——,——”的忧乐观(文中句子) 醉翁亭记和岳阳楼记两篇文章都表达了作者的忧乐观,两者有什么异同?别太多,20到30个字就行 岳阳楼记中,微斯人,吾谁与归?” 是个反问句,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在《岳阳楼记》中表现做人切勿患得患失,而应乐观旷达的句子 岳阳楼记表达了作者范仲淹怎样的思想感情 岳阳楼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岳阳楼记解析岳阳楼记中的 微斯人,吾谁与归.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登岳阳楼》和《岳阳楼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捕蛇者说岳阳楼记中作者的忧乐观柳宗元与欧阳修的 岳阳楼记中作者表明自己“忧乐观”的语句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