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康德,定言令式针对康德的“定言令式”观,席勒曾撰诗嘲讽:“我愿意为朋友效劳,可惜我凭爱好而为之,因此我经常感到懊恼,因为我并非是有德者;现在没有别的办法,你得试着轻视他们,然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6 14:55:54
关于康德,定言令式针对康德的“定言令式”观,席勒曾撰诗嘲讽:“我愿意为朋友效劳,可惜我凭爱好而为之,因此我经常感到懊恼,因为我并非是有德者;现在没有别的办法,你得试着轻视他们,然

关于康德,定言令式针对康德的“定言令式”观,席勒曾撰诗嘲讽:“我愿意为朋友效劳,可惜我凭爱好而为之,因此我经常感到懊恼,因为我并非是有德者;现在没有别的办法,你得试着轻视他们,然
关于康德,定言令式
针对康德的“定言令式”观,席勒曾撰诗嘲讽:“我愿意为朋友效劳,可惜我凭爱好而为之,因此我经常感到懊恼,因为我并非是有德者;现在没有别的办法,你得试着轻视他们,然后怀着厌恶去做义务命你做的事.”试结合康德相关思想,就席勒的嘲讽作一回应.
中大的一道研究生考试题,是不是主要联系“道德敬重感”?因为席勒的嘲讽针对的是纯粹实践理性排斥了感性方面,另外还应该涉及哪些方面?

关于康德,定言令式针对康德的“定言令式”观,席勒曾撰诗嘲讽:“我愿意为朋友效劳,可惜我凭爱好而为之,因此我经常感到懊恼,因为我并非是有德者;现在没有别的办法,你得试着轻视他们,然
康德是说定言命令应该出于理性而非感性偏好,也就是说理性是原因,至于伴随着怎样的感觉经验,并未限制,否则厌恶的情感也成了是否具有德性的标准.
再看席勒的反驳:“凭爱好而为之”是把偏好作为道德选择的标准,以及伴随的情感;而“怀着厌恶去做义务命你做的事”是把理性当做标准,而把厌恶当做伴随的情感.康德只否定了标准,而席勒把伴随的情感也一同否定了,并以此将消极情绪归为道德判断的标准,这显然超出了康德的理论范围.
席勒也混淆了一组概念,康德的偏好是与理性相对的,而爱好是与厌恶相对的,爱好和厌恶都包含在偏好之中,指人的一种出于感官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