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也》的写作背景人教语文八年级上24课大道之行也的写作背景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7 16:44:57
《大道之行也》的写作背景人教语文八年级上24课大道之行也的写作背景

《大道之行也》的写作背景人教语文八年级上24课大道之行也的写作背景
《大道之行也》的写作背景
人教语文八年级上24课大道之行也的写作背景

《大道之行也》的写作背景人教语文八年级上24课大道之行也的写作背景
24 大道之行也 昔者仲尼与于蜡宾②,事毕,出游于观之上③,喟然而叹④.仲 尼之叹,盖叹鲁也.言偃在侧曰:“君子何叹?”孔子曰:“大道之 行也(5),与三代之英(6),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 “大道之行也,大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 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 独废疾者皆有所养(8).男有分,女有归(10).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 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11),盗窃 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12).是谓大同. “今大道既隐(13),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 大人世及以为礼(14),城郭沟池以为固(15).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 笃父子(16),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 知(18),以功为己(19).故谋用是作(20),而兵由此起(21).禹、汤、文、武、 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22).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 著其义(23),以考其信(24),著有过,刑仁讲让(25),示民有常.如有不由 此者,在埶者去(26),众以为殃.足谓小康.” 译文: 从前,孔于曾加过鲁国的蜡祭.祭记结束后,他出来在宗庙 门外的楼台上游览,不觉感慨长叹.孔子的感叹,大概是感叹 鲁国的现状.言偃在他身边问道“老帅为什么叹息?”孔子回答 说:‘大道实行的时代,以及夏、商、周三代英明君王当政的时代, 我孔丘都设有赶上,我对它们心向往之.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有贤德、有才能的人选出来(给大家办事),(人人)讲求诚信,崇尚和睦.因此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要有职业,女子要及时婚配.(人们)憎恶财货被抛弃在地上的现象(而要去收贮它),却不是为了独自享用;(也)憎恶那种在共同劳动中不肯尽力的行为,总要不为私利而劳动.这样一来,就不会有人搞阴谋,不会有人盗窃财物和兴兵作乱,(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叫做“大同”社会 “如今大道已经消逝了,天下成了一家一姓的财产.人们各 把自己的亲人当作亲人,把自己的儿女当作儿女,财物和劳力;都 为私人拥有.诸侯天子们的权力变成了世袭的,并成为名正言顺的礼制,修建城郭沟池作为坚固的防守.制定礼仪作为纲纪,用 来确定君臣关系,使父子关系淳厚,使兄弟关系和睦,使夫妻关系 和谐,使各种制度得以确立,划分田地和住宅,尊重有勇有智 的人;为自己建功立业.所以阴谋诡计因此兴起,战争也由此产 生了.夏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周成王和周公旦,由此成为 三代中的杰出人物.这六位君子,没有哪个不谨慎奉行礼制.他 们彰昌礼制的内涵,用它们来考察人们的信用,揭露过错,树立 讲求礼让的典范,为百姓昭示礼法的仪轨.如果有越轨的反常行 为.有权势者也要斥退,百姓也会把它看成祸害.这种社会就叫 做小康.” 注释: (1)本节选自《礼运》.《礼运》全篇主要记载了古代社会政治风俗的演变, 社会历史的进化,礼的起源、内容以及与社会生活的关系等内容,表达了儒 家社会历史观和对礼的看法. (2)蜡(zha):年终举行的祭祀,又称蜡 祭. (3)观(guan):宗庙门外两旁的楼. (4)喟(kui)然:感叹的样 子. (5)大道:指太平盛世的社会准则. (6)三代;指夏朝、南朝和周朝.英:英明君主. (7)逮:赶上. (8)矜:同“鳏”,老而无妻的人. 孤:年幼无父的人.独:年老无子的人.废疾:肢体残废的人. (9)分(fei) :职分. (10)归:女子出嫁. (11)谋:指阴谋诡计. (12)外户:住宅外面的门. (13)隐:消逝. (14)大人:这里指国君.世:父亲传位给儿子.及:哥哥传位 给弟弟. (15)郭:外城.沟池:护城河. (16)笃:淳厚. (17)田里:田地与住宅. (18)贤:尊重. (19)功:成就功业. (20)用是:因此. (21)兵:这里指战争. (22) 选:指杰出的人物. (23)著:彰显.义:指合理的事情. (24)考:成就. (25) 刑:典范.让:礼让. (26)埶(shi):同“势”,指职务.去:斥退. 赏析: “大道之行也……讲信修睦.”这一层是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大道”,可以理解为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这一句是总提,以下三句是分述.“天下为公”,这是说政权(也可以把社会财富包括进来)属于社会的全体成员,而不属于任何个人.“选贤与能”,这是说社会的管理者应由社会成员选举产生.选举的标准是“贤”和“能”,“贤”指品德高尚,“能”指才能出众——用现代话来说,叫做“德才兼备”.“讲信修睦”,说的是社会成员间应当建立起良好的关系,要讲求诚信以消除欺诈,要崇尚和睦以止息争斗,使社会保持和平安定.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必为己.”这一层阐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1)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说的是每个人都能推己及人,把奉养父母、抚育儿女的心意扩大到其他人身上,使全社会亲如一家.“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意思是对各种年龄段的人群都要做出合适的安排.又特别提到,对“矜、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人要实行生活保障,更充分地体现了全社会的关爱.(2)人人都能安居乐业.“有分”,就是有稳定的职业,能安心地工作;“有归”,就是男女婚配及时,有和乐的家庭.古代男耕女织,妇女在家也要从事蚕桑,这样才能丰衣足食.以上两个方面主要是就物质生活说的.(3)货尽其用,人尽其力.“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这是说人们珍惜劳动产品,但毫无自私自利之心,不会将它据为己有;“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这是说人们在共同劳动中以不出力或少出力为耻,都能尽全力地工作,却没有“多得”的念头.这主要是就人们的思想观念说的,因为只有树公心、去私心,才能达到货尽其用、人尽其力的境界. “是故谋闭而不兴……是谓大同.”这一层是全文的总括语.文章选择了一种特殊的总括方式,就是拿现实社会跟这个理想的“大同”社会作对比,从而顺理成章地指出,现实社会中诸多黑暗现象如搞阴谋、盗窃财物、作乱等等,在“大同”社会里将不复存在,代之而兴的将是一个“外户而不闭”的和平、安定的局面.这个结论非常鼓舞人心. 作者介绍: 选自《礼记》,《礼记》是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到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儒家论说或解释礼制的文章汇编,是儒家经典之一.汉代把孔子定的典籍称为“经”,弟子对“经”的解说是“传”或“记”,《礼记》因此得名,即对“礼”的解说.《礼记》的作者不止一人,写作时间也有先有后,其中多数篇章可能是孔子的七十二弟子及其学生们的作品,还兼收光秦的其它典籍.相传戴德选编其中八十五篇,称为《大戴礼记》;戴圣选编其中四十九篇,称为《小戴礼记》.东汉后期大戴本不流行,以小戴本专称《礼记》而且和《周礼》《仪礼》合称“三礼”,郑玄作了注,于是地位上升为经. 从上面这段文字可以看出,孔子是因为生活在变乱纷呈的春秋末期,迫切希望出现一个太平盛世,所以有这番言论.

《大道之行也》的写作背景人教语文八年级上24课大道之行也的写作背景 大道之行也 写作背景 大道之行也的写作背景是什么?同上! 大道之行也课后习题第一小题的答案(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 大道之行也课后习题第二小题的答案(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 八年级语文一课三练 大道之行也 答案急啊啊啊啊啊啊 24课哦 八年级上. 八年级作业本 大道之行也 的答案 八年级上语文作业本第24课《大道之行也》阅读理解(二)答案 大道之行也的写作背景Who Can Tell Me 八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第二十四课答案人教版的 二十四课《大道之行也》全部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大道之行也字词解释一词多义 八上语文作业本24课大道之行也答案 八年级上册大道之行也课后练习题 义务教育的八年级上册语文词语手册第24课 大道之行也 的词语.语文手册忘记带回家了,是义务教育版的.帮个忙啊. 八年级上册语文“大道之行也”作者从哪两个方面从正面论证了天下为公这一中心思想 《陋室铭》、《爱莲说》、《大道之行也》的写作背景?跪求.急! 请大家耐心回答,感激不尽. 如有满意答案我定会追加悬赏. 八年级语文课文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写作背景是什么如题 八上语文24课:《大道之行也》题目:文中“大同”跟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试...八上语文24课:《大道之行也》题目:文中“大同”跟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