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我找找初中的数学所有知识要点要全面哦,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14 14:21:31
帮我找找初中的数学所有知识要点要全面哦,

帮我找找初中的数学所有知识要点要全面哦,
帮我找找初中的数学所有知识要点
要全面哦,

帮我找找初中的数学所有知识要点要全面哦,
中考数学常用公式定理
1、整数(包括:正整数、0、负整数)和分数(包括:有限小数和无限环循小数)都是有理数.如:-3,¬ ¬,0.231,0.737373…,¬ ¬,¬ ¬.¬无限不环循小数叫做无理数.¬如:π,- ¬,0.1010010001…(两个1之间依次多1个0).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
2、¬绝对值:a≥0¬ ¬丨a丨=a;¬a≤0¬ ¬丨a丨=-a.如:丨-¬ ¬丨=¬ ¬;丨3.14-π丨=π-3.14.
3、一个近似数,从左边笫一个不是0的数字起,到最末一个数字止,所有的数字,都叫做这个¬近似数的有效数字.如:0.05972精确到0.001得0.060,结果有两个有效数字6,0.
4、把一个数写成±a×10n¬的形式(其中1≤a<10,n是整数),这种记数法叫做科学记数法.如:-40700=-4.07×105,0.000043=¬4.3×10-5.
5、乘法公式(反过来就是因式分解的公式):①(a+b)(a-b)=a2-b2.②(a±b)2=a2±2ab+b2.③¬(a+b)(a2-ab+b2)=a3+b3.④(a-b)(a2+ab+b2)=a3-b3;a2+b2=(a+b)2-2ab,(a-b)2=(a+b)2-4ab.
6、幂的运算性质:①¬am×an=am+n.②am÷an=am-n.③(am)n=amn.④(ab)n=anbn.⑤( ¬)n=¬n¬.
⑥a-n= ,特别:(¬ ¬)-n=(¬ ¬)n.¬⑦¬a0=1(a≠0).如:a3×a2=a5,a6÷a2=a4,(a3)2=a6,(3a3¬)3=27a9,(-3)-1=-¬ ¬,5-2=¬ ¬=¬ ¬,¬( ¬)-2=(¬ ¬)2=¬ ¬,(-3.14)º=1,¬(¬ ¬- ¬)0=1.
7、二次根式:①¬(¬ ¬)2=a¬(a≥0),②¬ ¬=丨a丨,③¬ ¬=¬ ¬×¬ ¬,④¬ ¬=¬ ¬(a>0,b≥0)¬.如:①¬(3¬ ¬)2=45.②¬ ¬=6.③a<0时,¬ ¬=-a¬ ¬.④¬ ¬的平方根=4的平方根=±2.(平方根、立方根、算术平方根的概念)
8、一元二次方程:对于方程:ax2+bx+c=0:
①求根公式是x=¬ ¬,其中¬△=b2-4ac叫做根¬的判别式.
当△>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当△=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当¬△<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注意:当△≥0时,方程有实数根.
②若方程有两个实数根x1和x2,并且二次三项式ax2+bx+c可分解为a(x-x1)(x-x2).
③以a和b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是¬x2-(a+b)x+ab=0.
9、一次函数y=kx+b(k≠0)的图象是一条直线(b是直线与y轴的交点的纵坐标即一次函数在y轴上的截距).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直线从左向右上升);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直线从左向右下降).特别:当b=0时,y=kx¬(k≠0)又叫做正比例函数(y与x成正比例),图象必过原点.
10、反比例函数y=¬ ¬(k≠0)的图象叫做双曲线.当k>0时,双曲线在一、三象限(在每一象限内,从左向右降);当k<0时,双曲线在二、四象限(在每一象限内,从左向右上升).因此,它的增减性与一次函数相反.
11、统计初步:(1)概念:①所要考察的对象的全体叫做总体,其中每一个考察对象叫做个体.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份个体叫做总体的一个样本,样本中个体的数目叫做样本容量.②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有时不止一个),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③将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把处在最中间的一个数(或两个数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2)公式:设有n个数¬x1,x2,…,xn¬,那么:
①平均数为: ;
②极差:
用一组数据的最大值减去最小值所得的差来反映这组数据的变化范围,用这种方法得到的差称为极差,即:极差=最大值-最小值;
③方差:
数据 、 ……, 的方差为 ,则 =
标准差:方差的算术平方根.
数据 、 ……, 的标准差 ,则 =
一组数据的方差越大,这组数据的波动越大,越不稳定.
12、频率与概率:
(1)频率= ,各小组的频数之和等于总数,各小组的频率之和等于1,频率分布直方图中各个小长方形的面积为各组频率.
(2)概率
①如果用P表示一个事件A发生的概率,则0≤P(A)≤1;
P(必然事件)=1;P(不可能事件)=0;
②在具体情境中了解概率的意义,运用列举法(包括列表、画树状图)计算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
③大量的重复实验时频率可视为事件发生概率的估计值;
13、锐角三角函数:
①设∠A是Rt△ABC的任一锐角,则∠A的正弦:sinA= ¬,∠A的余弦:cosA=¬ ¬,∠A的正切:tanA=¬ .并且sin2A+cos2A=1.
0<sinA<1,¬0<cosA<1,¬tanA>0.∠A越大,∠A的正弦和正切值越大,余弦值反而越小.
②余角公式:sin(90º-A)=cosA,¬cos(90º-A)=sinA.
③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sin30º=cos60º=¬ ¬,sin45º=cos45º=¬ ¬,sin60º=cos30º=¬ ¬, tan30º= ,tan45º=1,tan60º¬= .
④斜坡的坡度:¬i=¬ ¬=¬ ¬.设坡角为α,则i=tanα=¬ ¬.
14、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有关知识:
(1)对称性:若直角坐标系内一点P(a,b),则P关于x轴对称的点为P1(a,-b),P关于y轴对称的点为P2(-a,b),关于原点对称的点为P3(-a,-b).
(2)坐标平移:若直角坐标系内一点P(a,b)向左平移h个单位,坐标变为P(a-h,b),向右平移h个单位,坐标变为P(a+h,b);向上平移h个单位,坐标变为P(a,b+h),向下平移h个单位,坐标变为P(a,b-h).如:点A(2,-1)向上平移2个单位,再向右平移5个单位,则坐标变为A(7,1).
15、二次函数的有关知识:
1.定义:一般地,如果 是常数, ,那么 叫做 的二次函数.
2.抛物线的三要素: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
① 的符号决定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当 时,开口向上;当 时,开口向下;
相等,抛物线的开口大小、形状相同.
②平行于 轴(或重合)的直线记作 .特别地, 轴记作直线 .
几种特殊的二次函数的图像特征如下:
函数解析式 开口方向 对称轴 顶点坐标

当 时
开口向上
当 时
开口向下 ( 轴)
(0,0)

( 轴)
(0, )


( ,0)


( , )


( )
4.求抛物线的顶点、对称轴的方法
(1)公式法: ,∴顶点是 ,对称轴是直线 .
(2)配方法:运用配方的方法,将抛物线的解析式化为 的形式,得到顶点为( , ),对称轴是直线 .
(3)运用抛物线的对称性:由于抛物线是以对称轴为轴的轴对称图形,对称轴与抛物线的交点是顶点.
若已知抛物线上两点 (及y值相同),则对称轴方程可以表示为:
9.抛物线 中, 的作用
(1) 决定开口方向及开口大小,这与 中的 完全一样.
(2) 和 共同决定抛物线对称轴的位置.由于抛物线 的对称轴是直线
,故:① 时,对称轴为 轴;② (即 、 同号)时,对称轴在 轴左侧;③ (即 、 异号)时,对称轴在 轴右侧.
(3) 的大小决定抛物线 与 轴交点的位置.
当 时, ,∴抛物线 与 轴有且只有一个交点(0, ):
① ,抛物线经过原点; ② ,与 轴交于正半轴;③ ,与 轴交于负半轴.
以上三点中,当结论和条件互换时,仍成立.如抛物线的对称轴在 轴右侧,则 .
11.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1)一般式: .已知图像上三点或三对 、 的值,通常选择一般式.
(2)顶点式: .已知图像的顶点或对称轴,通常选择顶点式.
(3)交点式:已知图像与 轴的交点坐标 、 ,通常选用交点式: .
12.直线与抛物线的交点
(1) 轴与抛物线 得交点为(0, ).
(2)抛物线与 轴的交点
二次函数 的图像与 轴的两个交点的横坐标 、 ,是对应一元二次方程
的两个实数根.抛物线与 轴的交点情况可以由对应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判定:
①有两个交点 ( ) 抛物线与 轴相交;
②有一个交点(顶点在 轴上) ( ) 抛物线与 轴相切;
③没有交点 ( ) 抛物线与 轴相离.
(3)平行于 轴的直线与抛物线的交点
同(2)一样可能有0个交点、1个交点、2个交点.当有2个交点时,两交点的纵坐标相等,设纵坐
标为 ,则横坐标是 的两个实数根.
(4)一次函数 的图像 与二次函数 的图像 的交点,由方程组 的解的数目来确定:①方程组有两组不同的解时 与 有两个交点; ②方
程组只有一组解时 与 只有一个交点;③方程组无解时 与 没有交点.
(5)抛物线与 轴两交点之间的距离:若抛物线 与 轴两交点为 ,则
1、多边形内角和公式: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º(n≥3,n是正整数),外角和等于360º
2、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1)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如图:a‖b‖c,直线l1与l2分别与直线a、b、c相交与点A、B、C
D、E、F,则有
(2)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如图:△ABC中,DE‖BC,DE与AB、AC相交与点D、E,则有:
*3、直角三角形中的射影定理:如图:Rt△ABC中,∠ACB=90o,CD⊥AB于D,则有:
(1) (2) (3)
4、圆的有关性质:
(1)垂径定理:如果一条直线具备以下五个性质中的¬任意两个性质:①经过圆心;②垂直弦;③平分弦;④平分弦所对的劣弧;¬⑤平分弦所对的优弧,那么这条直线就具有另外三个性质.注:具备①,③时,弦不能是直径.(2)两条平行弦所夹的弧相等.(3)圆心角的度¬数等于它所对的弧的度数.(4)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5)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弧的度数的一半.(6)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7)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相等.(8)90º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反之,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90º,直径是最长的弦.(9)圆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
5、三角形的内心与外心:三角形的内切圆的圆心叫做三角形的内心.三角形的内心就是三内角角平分线的交点.三¬角形的外接圆的圆心叫做三角形的外心.三角形的外心就是三边中垂线的交点.
常见结论:(1)Rt△ABC的三条边分别为:a、b、c(c为斜边),则它的内切圆的半径¬ ;
(2)△ABC的周长为 ,面积为S,其内切圆的半径为r,则
*6、弦切角定理及其推论:
(1)弦切角:顶点在圆上,并且一边和圆相交,另一边和圆相切的角叫做弦切角.如图:∠PAC为弦切角.
(2)弦切角定理:弦切角度数等于它所夹的弧的度数的一半.
如果AC是⊙O的弦,PA是⊙O的切线,A为切点,则
推论:弦切角等于所夹弧所对的圆周角(作用证明角相等)
如果AC是⊙O的弦,PA是⊙O的切线,A为切点,则
*7、相交弦定理、割线定理、切割线定理:
相交弦定理:圆内的两条弦相交,被交点分成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 如图①,即:PA•PB = PC•PD
割线定理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割线,这点到每条割线与圆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
如图②,即:PA•PB = PC•PD
切割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切线和割线,切线长是这点到割线与圆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比例中项.如图③,即:PC2 = PA•PB
① ② ③
8、面积公式:
①S正△=¬ ¬×(边长)2.
¬ ②S平行四边形=底×高.
③S菱形=底×高=¬ ¬×(对角线的积), ¬
④S圆=πR2.
⑤l圆周长=2πR.
⑥弧长L=¬ ¬.
¬ ⑦
⑧S圆柱侧=底面周长×高=2πrh,S全面积=S侧+S底=2πrh+2πr2
⑨S圆锥侧=¬ ¬×底面周长×母线=πrb, S全面积=S侧+S底=πrb+πr2

这些大概是考试要考的内容吧。(详细的讲解在百度里打“数学知识点汇总”慢慢查就行了)
(一) 数与代数
数与式
1.有理数
理解有理数的意义,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会求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绝对值符号内不含字母);
理解乘方的意义,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及简单的混合运算(以三步为主...

全部展开

这些大概是考试要考的内容吧。(详细的讲解在百度里打“数学知识点汇总”慢慢查就行了)
(一) 数与代数
数与式
1.有理数
理解有理数的意义,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会求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绝对值符号内不含字母);
理解乘方的意义,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及简单的混合运算(以三步为主);
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并能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
能运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问题;
能对含有较大数字的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和推断.
2.实数
了解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数的平方根、立方根;
了解开方与乘方互为逆运算,会用平方运算求某些非负数的平方根,会用立方运算求某些数的立方根;
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知道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
能用有理数估计一个无理数的大致范围;
了解近似数与有效数字的概念;
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能进行简单的近似计算,并按问题的要求对结果取近似值;
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及其加、减、乘、除运算法则,会用它们进行有关实数的简单四则运算(分母有理化限 、 等类别).
3.代数式
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能分析简单问题的数量关系,并用代数式表示;
能解释一些简单代数式的实际背景或几何意义;
会求代数式的值.
4.整式与分式
了解整数指数幂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数;
了解整式的概念,会进行简单的整式的加、减运算;会进行简单的整式乘法运算(其中多项式相乘仅指一次式相乘);
会推导乘法公式: 和 ,了解公式的几何背景,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会用提公因式法、公式法(直接用公式不超过两次)进行因式分解(指数是正整数);
了解分式的概念,会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约分和通分,会进行简单的分式的加、减、乘、除运算.
方程与不等式
1. 方程
能够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
会用观察、画图等手段估计方程的解;
会解一元一次方程、简单的二元一次方程组、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方程中的分式一般不超过两个);
理解配方法,会解简单的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
能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结果是否合理.
2.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了解不等式的意义,并探索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会解简单的一元一次不等式;会解由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并会用数轴确定解集;
能够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或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简单的问题.
函数
1.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
2.函数
了解常量、变量的意义;
了解函数的概念和三种表示方法,能举出函数的实例;
能结合图象对简单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进行分析;
能确定简单的有理代数式和简单的实际问题中的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并会求函数的值;
能用适当的函数表示法刻画某些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关系;
结合对函数关系的分析,尝试对变量的变化规律进行初步预测.
3.一次函数
结合具体情境体会一次函数的意义,根据已知条件确定一次函数表达式;
会画一次函数的图象,根据一次函数的图象和解析表达式 探索并理解其性质( 或 时图象的变化情况);
理解正比例函数;
能根据一次函数的图象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近似解;
能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4.反比例函数
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反比例函数的意义,能根据已知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表达式;
能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根据图象和解析表达式 探索并理解其性质( 或 时图象的变化情况);
能用反比例函数解决某些实际问题.
5.二次函数
通过对实际问题情境的分析确定二次函数的表达式,并体会二次函数的意义;
会用描点法画出二次函数的图象,能从图象上认识二次函数的性质;
会根据公式确定图象的顶点、开口方向和对称轴(公式不要求记忆和推导),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会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解.
(二) 空间与图形
图形的认识
1.点、线、面
进一步认识点、线、面(如交通图上用点表示城市,屏幕上的画面是由点组成的).
2.角
进一步认识角;
会比较角的大小,能估计一个角的大小,会计算角度的和与差,认识度、分、秒,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了解角平分线及其性质.
3.相交线与平行线
了解补角、余角、对顶角,知道等角的余角相等、等角的补角相等、对顶角相等;
了解垂线、垂线段等概念,了解垂线段最短的性质,体会点到直线距离的意义;
知道过一点有且仅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会用三角尺或量角器过一点画一条直线的垂线;
了解线段垂直平分线及其性质;
知道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进一步探索平行线的性质;
知道过直线外一点有且仅有一条直线平行于已知直线,会用三角尺和直尺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
体会两条平行线之间距离的意义,会度量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
4.三角形
了解三角形有关概念(内角、外角、中线、高、角的平分线),会画出任意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
探索并掌握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
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探索并掌握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了解等腰三角形的有关概念,探索并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条件;
了解等边三角形的概念并探索其性质;
了解直角三角形的概念,探索并掌握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的条件;
体验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会运用勾股定理解决简单问题;会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定直角三角形.
5.四边形
探索并了解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公式,了解正多边形的概念;
掌握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梯形的概念和性质,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了解四边形的不稳定性;
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有关性质和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条件;
探索并掌握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有关性质和四边形是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条件;
探索并了解等腰梯形的有关性质和四边形是等腰梯形的条件;
探索并了解线段、矩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重心及物理意义(如一根均匀木棒、一块均匀的矩形木板的重心);
知道任意一个三角形、四边形或正六边形可以镶嵌平面,并能运用这几种图形进行简单的镶嵌设计.
6.圆
理解圆及其有关概念,了解弧、弦、圆心角的关系,探索并了解点与圆、直线与圆以及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探索圆的性质,了解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直径所对圆周角的特征;
了解三角形的内心和外心;
了解切线的概念,探索切线与过切点的半径之间的关系;能判定一条直线是否为圆的切线,会过圆上一点画圆的切线;
会计算弧长及扇形的面积,会计算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
7.尺规作图
完成以下基本作图: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作角的平分线,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利用基本作图作三角形:已知三边作三角形,已知两边及其夹角作三角形,已知两角及其夹边作三角形,已知底边及底边上的高作等腰三角形;
探索如何过一点、两点和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作圆;
了解尺规作图的步骤,对于尺规作图题,会写已知、求作和作法(不要求证明).
8.视图与投影
会画基本几何体(直棱柱、圆柱、圆锥、球)的三视图(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会判断简单物体的三视图,能根据三视图描述基本几何体或实物原型;
了解直棱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判断和制作立体模型;
了解基本几何体与其三视图、展开图(球除外)之间的关系,通过典型实例知道这种关系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物体的包装);
观察与现实生活有关的图片(如照片、简单的模型图、平面图、地图等),了解并欣赏一些有趣的图形(如雪花曲线、莫比乌斯带);
知道物体的阴影是怎么形成的,并能根据光线的方向辨认实物的阴影(如在阳光或灯光下,观察手的阴影或人的身影);
了解视点、视角及盲区的涵义,并能在简单的平面图和立体图中表示;
了解中心投影和平行投影.
图形与变换
1.图形的轴对称
认识轴对称,探索它的基本性质,理解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的性质;
能够按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经过一次或两次对称后的图形;探索简单图形之间的轴对称关系,并能指出对称轴;
探索基本图形(等腰三角形、矩形、菱形、等腰梯形、正多边形、圆)的轴对称性及相关性质;
欣赏现实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结合现实生活中典型实例了解并欣赏物体的镜面对称,能利用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
2.图形的平移
认识平移,探索它的基本性质,理解对应点连线平行且相等的性质;
能按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利用平移进行图案设计,认识和欣赏平移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3.图形的旋转
认识旋转,探索它的基本性质,理解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点与旋转中心连线所成的角彼此相等的性质;
了解平行四边形、圆是中心对称图形;
能够按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旋转后的图形;
欣赏旋转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探索图形之间的变换关系(轴对称、平移、旋转及其组合);
灵活运用轴对称、平移和旋转的组合进行图案设计.
4.图形的相似
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了解线段的比、成比例线段,通过建筑、艺术上的实例了解黄金分割;
认识图形的相似,探索相似图形的性质,知道相似多边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面积的比等于对应边比的平方;
了解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概念,探索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条件;
利用图形的相似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利用相似测量旗杆的高度);
了解图形的位似,能够利用位似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
认识锐角三角函数( ),知道 角的三角函数值;知道已知锐角可以求它的三角函数值,已知三角函数值可以求它对应的锐角;
运用三角函数解决与直角三角形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图形与坐标
1.认识并能画出平面直角坐标系;在给定的直角坐标系中,会根据坐标描出点的位置、由点的位置写出它的坐标.
2.能在方格纸上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
3.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感受图形变换后点的坐标的变化.
4.灵活运用不同的方式确定物体的位置.
图形与证明
1.了解证明的含义
理解证明的必要性;
了解定义、命题、定理的含义,会区分命题的条件(题设)和结论;
了解逆命题的概念,会识别两个互逆命题,并知道原命题成立其逆命题不一定成立;
理解反例的作用,知道利用反例可以证明一个命题是错误的;
体会反证法的含义;
掌握用综合法证明的格式,体会证明的过程要步步有据.
2.掌握以下的基本事实,作为证明的依据:
一条直线截两条平行直线所得的同位角相等;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若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若两个三角形的两边及其夹角(或两角及其夹边,或三边)分别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分别相等.
3.利用上面的基本事实证明下列命题:
平行线的性质定理(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和判定定理(内错角相等或同旁内角互补,则两直线平行);
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推论(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不相邻的两内角的和,三角形的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
角平分线性质定理及逆定理;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内心);
垂直平分线性质定理及逆定理;三角形的三边的垂直平分线交于一点(外心);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
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等腰梯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
通过欧几里得《原本》的介绍,感受几何的演绎体系对数学发展和人类文明的价值.
(三) 统计与概率
统计
1.从事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活动,能处理较为简单的统计数据.
2.知道抽样的必要性,能指出总体、个体、样本,体会不同的抽样可能得到不同的结果.
3.会用扇形统计图表示数据.
4.理解并会计算加权平均数;根据具体问题,能选择合适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集中程度.
5.探索如何表示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会计算极差和方差,并会用它们表示数据的离散程度.
6.理解频数、频率的概念,了解频数分布的意义和作用,会列频数分布表,画频数分布直方图和频数折线图,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7.知道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能用样本的平均数、方差来估计总体的平均数和方差.
8.根据统计结果作出合理的判断和预测,体会统计对决策的作用,能比较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进行交流.
9.能根据问题查找有关资料,获得数据信息;对日常生活中的某些数据发表自己的看法.
10.认识到统计在社会生活及科学领域中的应用,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概率
1.了解概率的意义,运用列举法(包括列表、画树状图)计算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
2.通过实验,获得事件发生的频率;知道大量重复实验时频率可作为事件发生的概率的估计值.
3.能利用概率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