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教育学论文 > 教育资讯

教育论文:树立效益意识,优化课堂教学策略[1]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9 09:07:16 教育学论文
教育论文:树立效益意识,优化课堂教学策略[1]
教育论文:树立效益意识,优化课堂教学策略[1]教育学论文
【学术科研网 - 教育学论文】
树立效益意识,优化课堂教学策略
——四川省广汉中学数学组:邱华
一项针对高中师生的调查显示:教师普遍感到教学课时不够(特别是实行40分钟一节课后),学生课堂接受能力,自觉性降低,成绩上不去,教学压力和工作强度增大(扩招以后),而学生最反感某些呆板无趣的课堂教学,以及无休止的补课和大量的练习。并反映出有些课听不懂,成绩不理想。而随着新课程和标准在全国范围推广,新的教学方式和拓展的教学内容,使我们的教师面临着一场严峻的挑战。社会的发展,科技进步需要学生学习更多的知识,但教学时间却没有得以增加。面对教师的困惑和学生的呼声,有必要再次审视“向40分钟要质量”的内涵。深入探讨课堂教学效率与效果的辩证关系。“效率”指示的是单位时间完成的任务或数量,“效果”是指工作产生的影响(有效结果);虽是一字之差,但后者却往往反映了双向活动的成效。怎样做到在教学的高效率同时又能够产生良好的结果?笔者就此谈几点个人的见解。
一、教师在上课前要认真审视教学内容和要求是否与教学对象的认知能力达到和谐统一,从而控制教学过程的效率,以期达到良好的效果。
应该说现行人教版的教材和大纲都比较成熟,也比较有利于教师教学活动的展开。但面对各种层次、各种要求的学生而言,还需要教师课前进行精心的调配和删补,否则就可能出现“吃不了”或者“吃不饱”的现象。比如高中数学的“排列”一节的内容,教参上安排的是4节课,笔者在一个实验班、一个普通班进行了对比教学,结果:在实验班仅用两节课便轻松完成课本内容,另外两节开展了如:捆绑法、插空法、隔板法、平均分组分配、不平均分组分配,混合问题用“先选后排法”、交叉问题用“集合法”等方法的介绍和相应训练,学生也能同步接受,基本达到高考的要求,效率高效果也比较好;而在普通班,笔者也试图用同样的时间完成同样的任务,然而在现实教学中发现学生实在是“难以下咽”,若强行“吃”下去,也是一锅难吃的“夹生饭”,后果可想而知。只得放弃初衷。真可谓“欲速者不达”,这种效率,谈何结果呢?
二、教师要精心选择适合于学生的教法和学法,双管齐下,以期达到又快又好的效果。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课堂的教与学的选择多种多样,但每一种教学方式,学习手段都有其自身的特点,不仅取决于教学目的和内容,教学阶段、高考要求教师个体教学素养,使用教学方法的熟练程度,还取决于学生年龄、认知水平等因素的影响,也就是说,在每一种具体情况下,寻求高效率和好的效果的教与学的方式,就是寻求教师与学生合作的最佳方式。比如在学习高中数学第十一章《概率》时,笔者就选择了课堂上学生自学后独立归纳基本的知识要点,课本练习和大部分习


“树立效益意识,优化课堂教学策略”一文由河南学术科研网收集整理,并不表明我们授权您使用该文,因从使用或转载《树立效益意识,优化课堂教学策略》一文引起的法律纠纷请自负。如该文注明了作者及出处,请在转载引用时保留,谢谢您的合作!
树立效益意识,优化课堂教学策略正文:
题让学生上黑板现场演练,教师把重点放在知识应用中难以把握易于混淆的问题上,帮助学生加以对比分析,如举了一道2004年福建省高考题:某射手射击1次,击中目标的概率是0.9,他连续射击4次,且各次射击是否击中目标相互没有影响,有如下结论:①他第3次击中目标的概率是0.9。②他恰好击中目标3次的概率是0.93×0.1。③他至少击中目标1次的概论是1-0.14,其中正确结论序号是_______。并给学生指明这道题源于课本习题P140练习第4题,被命题者加以改编。此题综合地考察了学生对等可能事件、互斥事件、相互独立事件、独立重复实验概念应用的区别与联系的认识,若分析不清,很容易犯错误。经过一些诸如以上例子的讲解与训练,学生较好地完成这一章节的学习,比教参规定的13课时少用4课时,达到了高效与良好效果的统一。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学生有了排列组合的基础,课本讲解到位,例题分析详细,自学起来没有什么障碍。课本上的练习多数运算简单,易于学生上黑板多人次的解答,同学之间可相互学习,节约了教学与训练的时间。教师可抓住有代表性的问题及时点评,有的放矢地讲解,教与学的效率都很高。因此,教师通过课前精心策划,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和研讨的能力。能放手时就放手,将主动权交给学生,不仅提高了教学的效率,也能不断培养和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使他们受益终身。
三、课堂教学要做到稳固扎实,适时反复,使得效率在良好效果的基础上不断提高。
在教学中有的教师主张:高一、高二阶段新课内容讲快一点,多留点时间给高三阶段复习;或是平时学了一学期后,期末再进行复习和大规模的习题训练。这种观点看似高效,实为把平时的隐患和矛盾堆积放大后,到高三或是期末再来解决,如同煮饭,由于火候不到,煮成了“夹教育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