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教育学论文 > 教育资讯

教育论文:对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认识与思考[1]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9 03:22:25 教育学论文
教育论文:对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认识与思考[1]
教育论文:对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认识与思考[1]教育学论文
【学术科研网 - 教育学论文】
对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认识与思考

昌江县叉河中学 卢云华


摘要:本文对初中数学教学进行"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的教改实验。从分层教学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分层教学实施的指导原则,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运作提出了见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习的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使程度不同的学生都有所获、都能完成学习任务,强化了素质教育。

关键词: 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模式 ;指导原则;初中数学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而我们的教学中学生的差异性是实实在在存在的。如何在新课程下的数学教学中应对学生的探究能力、思维深度和创造能力的差异,让我们的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是所有教师应该面对的课题。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展,分层教学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们的喜爱,让我们的学生真正做到了《数学课程标准》上提出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一、分层教学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因材施教”的提法古来有之。宋代朱熹在《论语》的注解中指出:“孔子教人,各因其材。”“因材施教”它的终极目标和我们现在要说的“分层递进教学”是一样的。分层递进教学的理论基础为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只要在提供恰当的材料和进行教学的同时,给每个学生提供适度的帮助和充分的时间,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完成学习任务或达到规定的学习目标”。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而现行的教学方式为传统的“平行分班”,由于学生基础知识状况、兴趣爱好、智力水平、潜在能力、学习动机、学习方法等存在差异,接受教学信息的情况也就有所不同,而且一个班级里人数较多,如果按中等学生的水平授课,长期下来必然形成一部分学生“吃不饱”,一部分学生“吃不了”,优生学习没动力,冒不了尖,学困生最基本的也掌握不了,给其它学科的学习带来困难,不能实现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因此新课程下的数学教学必须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个人的创造能力,激发创新思维,才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程度上学有所得,逐步提高,最终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分层教学实施的指导原则

分层次教学的主体是班级教学为主,按层次教学为辅,层次分得好坏直接影响到“分层次教学”的成功与否。其指导思想

“对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认识与思考”一文由河南学术科研网收集整理,并不表明我们授权您使用该文,因从使用或转载《对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认识与思考》一文引起的法律纠纷请自负。如该文注明了作者及出处,请在转载引用时保留,谢谢您的合作!
对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认识与思考正文:
是变传统的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是成绩差异的分层,而不是人格的分层。通过研究学生知识水平、学习态度、潜能的差异,将学生分成三个层次:a层为好的,b层为中等,c层为差的。这个层次划分并不向学生公布,教师只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做主要有两个作用:(1)作为组织创新合作小组的依据,引导、支持学生相互信任、相互配合、相互帮助,合作学习和创造,养成学生群体协作精神,调动创造潜能。(2)作为教师在课堂中实施针对性分层教学的依据。在学校教学中,我们充分认识到每个学生都具有创新潜能,但因人而异,因此我们要因材施教,通过科学而高效地教育,使学生形成创新素质,并成为某一方面的创新"人才"。为了不给差生增加心理负担,必须做好分层前的思想工作,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讲清道理:学习成绩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分层次教学的目的不是人为地制造等级,而是采用不同的方法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让不同成绩的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潜力,以逐步缩小差距,达到班级整体优化。具体分层教学中应注意下列原则。
1、水平相近原则:在分层时应将学习状况相近的学生归为“同一层”。

2、差别模糊原则:分层是动态的、可变的,有进步的可以“升级”,退步的应“转级”,且分层结果不予公布。

3、感受成功原则:在制定各层次教学目标、方法、练习、作业时,应使学生跳一跳,才可摘到苹果为宜,以帮助学生在分层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4零整分合原则:教学内容的合与分,对学生的“放”与“扶”,以及课外的分层辅导都应遵守这个原则。

5、调节控制原则:由于各层次学生要求不一,因此在课堂上以学、议为主,教师要善于激趣、指导、精讲、引思,调节并控制止好各层次学生的学习,做好分类指导。

6、积极激励原则:对各层次学生的评价,以纵教育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