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文学论文 > 教育资讯

文学论文 :论秦相张仪的外交艺术兼谈外交思想[1]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5 05:33:21 文学论文
文学论文 :论秦相张仪的外交艺术兼谈外交思想[1]
文学论文 :论秦相张仪的外交艺术兼谈外交思想[1]文学论文
【找论文网 - 文学论文】
战国时代是一个兵荒马乱、诸侯国并立的年代,各个诸侯国为了要发展壮大的自己的势力,纷纷颁布法令,进行改革,在思想上统治者放松对人民的控制,儒、墨、法、纵横诸家并立,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罕见百家争鸣的局面,而各家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积极奔走于各个诸侯国,为统治者服务。在这样一个诸侯争霸的时代下,‘‘儒家的怀柔之策和谦谦风度是多么不合事宜,墨家的“兼爱”“非攻”极难叫之响应,法家的严刑峻法一时免不了上下树敌。纵横家们则抱着实用主义之态度,并不热衷于派别之分,哪家哪派可以派上用场,便临时实行‘拿来主义’之后便弃之一旁,决不自始至终贯彻某一种,一切学说教训都只是作为圆通策略的工具”。【1】因此,从中可看出战国时代,纵横家是一个受各个统治者欢迎的一派,他们迎合了时代需要和君王的喜好,便能得到恩宠,从此平步青云,滋享荣华富贵。张仪顺应时势,师从鬼谷子学纵横之术,为以后他辉煌的一生铺平了道路。

张仪出身卑微,据《史记·张仪列传》载:“张仪已学游说诸侯。尝从楚相饮,已而楚相之璧,门下意张仪曰:‘仪贪行,必此盗相君之璧’。共执张仪,掠笞数百”。【2】他没有其他的求生技能,却有杰出的才华和勃勃雄心,当然他是不会满足于低微的社会地位,于是,通过游说兜售自己的谋略而跻身于上流社会,正如“惟一读书为专业,揣摩为手腕,取尊容为目标”。【3】诸侯国有雄心之国君以谋称帝,建立强大的国家,对人才极其需要,于是礼贤下士、招揽人才,秦国就是诸侯国之中最有代表的一个。公元前338年,秦孝公死,秦惠文王立。商鞅虽然遭到保守势力的陷害而被车裂,但他死后法令并未改变,他变法所确立的地主阶级的政治路线仍然得到了继承和执行,秦国继续坚持“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4】的原则。由于实行这样的政策,许多秦国以外的“士”,纷纷投向秦国,他们愿意为秦国新兴的封建政权效力。《史记·秦本纪》载在秦孝公时下令:“……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5】由此可见秦国为了强国“宾客”与“群臣”是一视同仁的,在“尊官”“分土”的诱惑下,到秦惠文王时,秦国已聚集了一大批各色各样的人才。

秦惠文王继承先祖的遗愿,他掌权后不久,秦收复了河西之地,占有河西之地,使秦国在战略上处于极其有利的地位,它的西面、北面没有了强敌,南有秦岭巴蜀、楚国相隔,东依黄河、函谷关一线天险,将各个诸侯国拒之关外,这在关中创造出一个极为稳定的环境,其形势不仅进可以攻,退可以守,而且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封建经济迅速增长保证了政治的稳定。此时,秦无疑在诸侯国中已是名副其实的强国,逐渐具有了称霸天下的能力,因此引起了东方六国的恐慌,在苏秦的游说下,六国“合纵”联合对付秦国,当然,这对野心勃勃的秦国东进出了很大的难题,秦急需一人破坏这种局面,张仪顺势而出,入秦,惠文王十年(公元前328年)张仪被任为秦相。《资治通鉴·显王》载“苏秦恐秦兵至赵而败从约,念莫可使用于秦者,乃激怒张仪,入之秦”。【6】《史记·张仪列传》载“……张仪之来也,自以为故人,求益,反见辱,怒,念诸侯莫可事,独秦能苦赵,乃遂入秦”。【7】从两段史料看,张仪入秦似乎是在苏秦的激怒下,他为了雪辱,看似偶然,实则必然,正如他自己所想“念诸侯莫可事,独秦能苦赵”,【8】他是放眼于天下经过深思熟虑的抉择下,才决定入秦。并非意气用事。

张仪入秦见秦惠文王,用他那三寸不烂之舌向秦惠文王娓娓阐述了天下之形势,以及他的政治抱负,把他的才华表现的淋漓尽致,深的秦惠文王欢心,从《战国策·秦策·张仪说秦王章》引一段史料,来看他非凡的说话艺术,“臣闻之,弗知而言为不智,知而不言为不忠。为人臣不忠当死,言不审亦当死。虽然,臣愿悉言所闻,大王裁其罪。”【9】张仪见秦王不是一见面就自吹自擂,炫耀自己多有才华,而是先向秦王表露他的赤胆忠心,赢得秦王的信任,吊起秦王的胃口,接着“……今秦地(形)断长续短,方数千里,名师数百万。秦之号令赏罚,地形利害,天下莫如也。以此与天下,天下不足兼而有也。是知秦战未尝不胜,攻未尝不取,所当未尝不破也。开地数千里,此甚大功也。然而甲兵顿,士民病,蓄积索,田畴荒,囷仓虚,四邻诸侯不服,伯王之名不成,此无异故,谋臣皆不尽其忠也。……荆王亡(奔)走,东伏于陈。当是之时,随荆以兵,则荆可举。举荆,则其民足贪也,地足利也。东以强齐、燕,中[以]陵三晋。然则是一举而伯王之名可成也,四邻诸侯可朝也。而谋臣不为,引军而退,与荆人和。……然则是一举而伯王之名可成也,四邻诸侯可朝也。而谋臣不为,引军而退,与魏氏和…… [是]一举而三晋亡,从者败。大王拱手以须,天下(徧)[编]随而伏,伯王之名可成也。而谋臣不为,引军而退,与赵氏为和。”【10】张仪反复列举本可以成“伯王之名”的事例,而由于“谋臣不为”导致“伯王之名”不成,有为地向秦文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