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文学论文 > 教育资讯

文学论文 :浅析庄子的生存逻辑:世故的天真[1]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5 05:20:51 文学论文
文学论文 :浅析庄子的生存逻辑:世故的天真[1]
文学论文 :浅析庄子的生存逻辑:世故的天真[1]文学论文
【找论文网 - 文学论文】
庄子是一位感情极为纯朴、思想却极为复杂的哲学家。庄子在现实生活中是一个完全无用的人,这是他“不器”的表现,他始终追求并玩味着自己的无用。然而,庄子对现实世界有着深刻的洞察,所以能够体会到现实中的沉重,表面的潇洒是正是对内心沉重的克服。借用作家萧红的一句评论,庄子恐怕已经“世故到了天真地步”。庄子又是一个非常极端的人,但他的极端并不会带来刻薄,我们总能在时而飘逸、时而扎实的文字中体会到庄子的厚道。厚道的人难免有一股孩子气,就像孩子一样,庄子时时刻刻生活在自己编织的童话世界里,用童话来对抗无奈。他几乎从来没有正面表达什么,而是借助各种真伪难辨的形象阐述自己的思想。我读庄子的时候很紧张,一来不能太认真,否则便会进入他精心设下的圈套;二来却也不能轻浮,提醒自己不要读出圆滑的脾气。因为庄子是真正的成年人的童话。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存方式,这不是一种选择,而是一种态度。游于方内的人不大容易,身处乱世的庄子深刻地体察到,庞大的战争规模使得方内的人和世界非常痛苦,所以才警戒人们“方今之时,仅免刑焉”。这已经不是孔子时代能够体会到的境况,所以庄子思考的重点在于人如何活下去,答案则是无用。有用之物只不过是自己毁灭自己。而庄子在才与不才之间陷入了现实的困境:无论有用还是没用,在居无定所的乱世都不一定能够保证生命的安顿。这时候只好“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乱世之中没有出路的苦闷,强迫我们选择逍遥。

逍遥于方外意旨摆脱人世间的种种羁绊。方外与方内不是两个独立的世界,区别只在于审视的角度。没有一个独立于方内的空间,只能安时处顺地独辟空间,在任何时空都好好活着。逍遥的方法就是“齐其遇”,一方面无差别的居于任何处境,另一方面万万不能有实际的目标;一旦有了目标就很难做到逍遥,不过是一种“伪齐物”。

但是没有分别的逍遥有什么意义呢?难不成是彻底的虚无主义?

庄子不是一个简单的辩者,否则庄子就会失去自己最珍视的尊严。参比老子,一味地追求朴素如果导致文明陷落,就要思考如何走出虚无,走出庄子哲学式的道路。方内与方外的分别是否清晰,不过是一个执着与否的心态问题。假如一定坚持对立,岂不是说方外之士都很狭隘吗?方内方外都是受局限的人,不自觉地成为黑与白的比对。为了超越对立,庄子教会了我们四个字:齐乎内外。因为如果把方内的逻辑推到极致,至德者都是顺天由命的人;而方外的至高逻辑也是顺,两方面终于得到统一。譬如老聃之死,“适来,夫子时也,适去,夫子顺也”。人想要生存,必须安于各种际遇,不能一味地向往自由;只有这样,才能无往而不自由──“古之谓帝之悬解”。既然能够等同生存际遇的差别,也就能等同所有事物的差别。齐物之德呼之欲出。

区分善恶美丑,会带来许多不必要的烦扰。真实有不同的层次,我们被真假所困扰是因为确定了一个真的标准。所有事物的属性都源于我们的分别。如若能够超越固定的对立的价值,“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世界方会呈现没有任何差别的样态。庄子的“一”不是逻辑的、思辨的,那种“一”是虚假的。逻辑的思考不代表是否有切身感受。欲望的最初萌动与对它的阻碍之间构成冲突,撕裂了原本统一的事物。有了“一”却又不能说“一”,说的时候就已经不是“一”,而有了“二”。齐物不单单是一种视角的改变,而是我与万物的无差别。

至此,庄子完成了自我角度生存逻辑的架构,但就生存逻辑的另一层面——生命与世界的关系上,我们显然还挖掘得不够。纵观内七篇,将这一点说得最生动、最透彻的恐怕就是著名的“庖丁解牛”了。

庖丁解牛目的在于讲养生,内容却是杀牛,一瞬间彰显了生杀之间的张力。庖丁是屠夫中的艺术家,面对的是牛这样的庞然大物。这个牛对于庄子来说是世界,庖丁则是庄子哲学中的生活艺术家。庖丁的本领算是一种技术,而一种逍遥的生活怎么能靠技术来形成呢?人有千算,天则一算。这个世界不是靠算计来把握的。所以毋宁说庖丁解牛靠的是道,是虚无。庖丁胸有成竹是因为他目无全牛,看似矛盾的两个方面揭示了庖丁的心态——世界不是竹的世界,是我的世界。心中只要有了什么,世界就已经不是原本的呈现,而是我的理解。无牛源于已经熟知了脉络和纹理,进入了牛的世界,我与牛已经化为一体。有牛到无牛的过程就是有我到无我的过程。目无全牛代表着世界对自己的完全敞开,如此庖丁之刀才得以游走在缝隙之中。

庄子在庖丁之外还呈现世界上另外两种不同的生命——族庖与良庖。人之生命若为刀,以自己掌握的方式屠杀世界,自然像庖丁一样经久不折。而族庖刀折、良庖刀割,杀牛的同时也伤害了自己的生命,好比怀抱坚持的儒家墨家,以一己之力救民于水火,却往往碰得头破血流。相比之下,庖丁手中的刀没有自我地游走,实际上是为了生存而钻空子。这种对生命的坚持不是苟活,而是文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