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教育学论文 > 教育资讯

教育论文 :论高校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1]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14 09:45:48 教育学论文
教育论文 :论高校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1]
教育论文 :论高校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1]教育学论文
【找论文网 - 教育学论文】
【摘要】中国加人WTO以后,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好环境、好机遇、好势头,同时也由于新情况、新目标、新使命而面临着空前的大压力、大挑战、大考验。21世纪世界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竞争将会加剧,这种竞争的核心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竞争的核心,是人才培养质量的竞争。要把“培养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这个高等教育的中心任务落到实处,有赖于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构建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是目前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也是高等教育实现“三个面向”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21世纪,经济和科技发展与高等教育之间突出的矛盾就是“高科技与低素质”的矛盾,不解决这一问题,高等教育就很难适应社会的客观需要,难以充分发挥其对于国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时代呼唤高素质人才的出现,而我国人才如何接受国际竞争环境的挑战,成为高等院校一项迫切的任务。加上当今社会新技术、新工种、新行业不断涌现,岗位职业越来越不稳定,学科相互交叉与渗透,不断向综合化、整体化方向发展,因此,专业化人才培养模式愈来愈不合时宜,社会迫切要求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一、复合型人才内涵及其基本特征

“复合”从字面意义上理解,就是不同的两者或两者以上的合成。复合型人才,是指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但一般是两个)专业(或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的人才。一是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之间以及多种专业的复合;二是指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复合。正如专家指出的,由通才转向专才,再由专才向复合型人才的转化,并不是一种回归,而是在更高起点上的又一次质的飞跃,具有更广泛、更丰富的内涵。所以复合型人才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复合型人才的知识特征:1 基础宽厚,知识面广。复合型人才要基本通晓两个(或两个以上)专业或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因此具有较宽的知识面和宽厚的基础,从而为多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提供了条件,也为不同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基础。2 知识的交融。复合型人才具有多学科的知识,但这些知识绝非松散而没有联系,而是相互交叉、融合,形成新的知识,并成为新的思维方法和综合能力的萌发点,不仅有助于解决本学科、本专业的问题,而且更容易有所创造。学科知识能否融合并综合地发挥作用,是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标志。

复合型人才的能力特征:1 能力的综合性。宽厚的基础和多学科知识的交融有利于能力的形成,但又不是各学科能力的简单相加,而是彼此之间互相取长补短,并在多种能力的基础上形成综合能力,在实践中发挥其综合功能。2 能力的创新性。复合型人才可以通过不同学科知识和能力的融合而达到对原来的知识、能力的超越,即能用一种全新的思维方法来思考所遇到的问题,提出新的解决办法。这也是人的创造力的迸发,是人的智能的飞跃。

二、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形式

目前世界各国高校所采用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 通才教育培养模式。这是指在学生掌握必要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基础上,给予必要的专业知识,但其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关系比较松散,主要着重于基本素质的培养,美国、英国、日本等国高校基本上采用这种模式。2 专才教育培养模式。这是指给予学生的基础知识主要是为了其专业需要而设置,基本能力也主要是为专业服务,其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与专业知识之间有较密切的关系。苏联和我国改革开放前都是很典型的专才教育模式,德国、法国也倾向于这种模式。3 宽基础、多方向人才培养模式。这是指本科生必须具备扎实的基础科学和基础理论知识以及必要的人文、管理、艺术和社会科学知识,牢固地打下学科性广博知识的基础,同时学习二个(或二个以上)专业方向。我国普通高校(特别是在1998年本科专业目录调整后)大都采取这种模式。

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既不同于通才教育培养模式,也不同于专才教育培养模式,它是20世纪80—9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发展对复合型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加而出现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是指通过修读第二学历(学位)或辅修跨学科的其他专业等途径,使本科生获得本专业以外第二(甚至第三,但极少)个专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成为能适应跨专业、跨学科工作和研究的复合型人才。其主要形式有如下几种:

1 双学(历)位制。即在本科学习期间(或适当延长)完成两个跨学科专业的学习,获得两个专业的本科学历或学士学位。

2 第二学位制。即获得本科学位后,学习另一学科专业,获另一个本科学位。一般是为一些特殊工作需要开设的,如果思想政治教育第二学位专业。

3 联通培养制。一是专、本联通。即本科在校生在修完三年本专业课程后,进入另一学科专业学习1—2年,毕业后获原专业专科文凭和后专业本科文凭和学位,如广教育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