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教育学论文 > 教育资讯

教育论文 :中日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比较[1]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14 14:26:10 教育学论文
教育论文 :中日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比较[1]
教育论文 :中日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比较[1]教育学论文
【找论文网 - 教育学论文】
摘 要:通过课程设置、导师制度、讲课与考核以及硬件设施四个方面比较了中日研究生培养模式,得到了许多可以借鉴的方法,为我国正在加大力度探索如何发展新形势下的研究生教育问题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 课程设置 导师制度 讲课与考核 硬件设施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促进了各国的经济、国防、教育等各个方面的发展,随之带来的是社会对高层次人才需求的日益增加。研究生教育在社会教育体系中是最高等的教育,它担负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任务,因此,研究生教育受到世界大多数国家的普遍重视。本文主要以中国和日本两国为例,通过两国对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比较,分析和研究,认真总结自己的经验,汲取别国的优点,为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我国研究生教育体系与制度提供参考。

一、课程设置

课程教学是培养研究生在本门学科内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的主要手段,在实现研究生培养目标中占重要地位。课程设置必须服从于课程教学的要求。笔者曾经调查、比较了中日两国多所名校在土木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得到的结论是,日本各大学在硕士生阶段对素质类课程的设置较多,如开设科技人员编程,自然,社会,环境等课程;同时对学生的实际认识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如研究生有一定学分的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另外,日本在研究生阶段广泛开展学生报告会的形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点值得我们借鉴。

此外,日本为培养国家急需的人才,积极发展新兴专业,各大学都采取了一系列相应的课程改革措施:给研究生院的课程以更大的独立性,允许独立开设研究生课程;对博士课程的年限进行了灵活调整,准许成绩优异的研究生提前毕业;新设一种综合性博士学位,称“学术博士”,课程以综合课程和跨学科课程为主,以适应现代跨学科研究的发展。

我国研究生课程设置只讲形式上的规范,忽视发掘特色资源,新的教学方式难以展开;缺乏充足的参考资料、必要的阅读文献和完备的教学文件;课程内容老化,不能反映最新教学成果、科研进展。此外,我国的硕士研究生的教学还存在着以下问题:①课程学习太多,特别是与专业领域不相关的基础性课程太多,内容较陈旧,大多采取满堂灌的讲授方式,在教学方法上与本科生教学差异不大,拉不开档次。②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太差,许多同学不知道怎样做课题研究,也不会写科研论文。③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生们往往是从理论到理论,对现实不太了解,所写的论文往往不能反映和解决现实的问题。④学生们大多各自为战,单科作战,缺乏集体讨论、团队合作和跨学科学习和研究的能力。

二、导师制度

1.日本

日本研究生院的教师,是指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研究生院的教师资格及导师所带学生的数量严格按《研究生院设置标准》或其他标准执行。日本国立大学的研究生导师,一般每年都招收2~3名硕士研究生和1~2名博士研究生。一个由教授、副教授和助教组成的研究室,所管理的研究生数量一般在15人左右,如果再加上4年级就进入研究室学习和从事研究的本科生,学生数量就有了一定的规模;另外,很多年轻的教授、副教授自己独立组建研究室,博士、硕士研究生的数量一般也在7~10人左右,而且一个研究室同时开展多个方向的研究。

(1)讲座制度

日本培养研究生的做法,是实行讲座制度,硕士生的论文工作和博士生的研究工作都是在讲座里进行。讲座是日本高等学校进行教学和科研的基本组织。讲座的正式人员,由一名教授主持,一名助理教授和两名助教组成。在一个讲座里,一般培养三个博士生、八名硕士生(分两个年级),七至八名学部(本科)四年级学生。如京都大学研究生院工学研究生科,下有化学工学专攻,专攻内有七个讲座,每个讲座约有六至七个研究题目。日本讲座式的制度是法定的,教授负责一个讲座到退休为止,讲座中的下级教学人员无论多有才能,一个职称在没有空缺时,都不准予以提升。这是人们认为讲座制是日本学术活动不活跃的根源。但一般人也认为讲座制有两个优点:一是每个教授有自己的研究项目和实验室,有助手和学生,没有扯皮的事;二是有明确层次,各自完成规定的工作,同时也减少实验室工作人员。

(2)鼓励研究生积极参加学术会议
相对于国内的研究生导师,日本的研究生导师对研究生参加各种学术会议要重视得多。导师不仅鼓励学生参加国内相关会议,对于在世界各地举办的国际会议,只要经费允许,也都鼓励学生前往。以让学生可以面对面地同本行业的著名专家进行交流,得到他们的指导,从他们身上感受到科学家们严谨的治学态度及良好的科学研究作风。

2.中国

对研究生的培养方法,我国有关规定指出:培养研究生,一般采取理论学习和科学研究工作相结合,导师个别指导和教研室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教育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