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工学论文 > 教育资讯

艺术论文 :嘉祥汉画像石的雕刻技法研究[1]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9 04:08:57 工学论文
艺术论文 :嘉祥汉画像石的雕刻技法研究[1]
艺术论文 :嘉祥汉画像石的雕刻技法研究[1]工学论文
【找论文网 - 工学论文】
摘要:本文主要从雕刻技法方面对嘉祥地区的汉画像石做一次简要的分析,结合嘉祥地区汉画像石的具体实例来分析其雕刻技法的艺术特色和表现形式,从而找出嘉祥地区汉画像石的发展趋势和区域性特征。

关键词:汉画像石 雕刻技法 艺术特色 发展趋势

正文:汉画像石是汉代人雕刻在墓室、祠堂四壁的装饰石刻壁画。它在内容上包括神话传说、典章制度、风土人情等各个方面。在艺术形式上它上承战国绘画古朴之风,下开魏晋风度艺术之先河,奠定了中国画的基本法规和规范。汉画像石同商周的青铜器、南北朝的石窟艺术、唐诗、宋词一样,各领风骚数百年,成为我国文化艺术中的杰出代表和文化艺术瑰宝。

一 、汉画像石的雕刻技法:全国各地的画像石,雕刻技法最丰富的是山东、苏北地区。而在山东、苏北地区,济宁、枣庄的画像石雕刻技法种类最多,式样也最全。目前,对济宁、枣庄地区画像石雕刻技法进行专门研究的文章虽然不多,而综合考察山东或全国画像石雕刻技法的论述中,引用的资料却无不以济宁、枣庄地区为重点。纵观的汉画像石的雕刻技法主要有六种:

(一)、阴线刻。不管石面光滑或粗糙,图像全部用阴刻线条来表现。多数还在物象轮廓内施刻麻点、虚线或鳞纹,以突出物象质感。例如邹城龙水,枣庄大洼、滕州岗头、兖州农机学校等画像石。也有少数画像石线刻物象内不再刻点、线、纹,例如薛城南常乡画像石和邹城龙水的部分画面。

(二)、凹面线刻。物象轮廓内雕成凹面,物象轮廓用阴线刻成。嘉祥五老洼、邹城师专、济宁师专等地出土的画像石用此刻法。物象外石面有的光滑,有的则刻成竖线纹。

(三)、减地平面线刻。物象轮廓外减地(有深有浅),凸出的物象轮廓平面上再刻阴线或用朱线墨线勾绘,表现物象细部。如嘉祥宋山、邹城野店、梁山后集、泗水陈村、滕州西户口等地,都出土过这种画像石。其中又因对减地方式、深浅和对物像细部表现形式的不同,又分为下列四种:

1、凿纹减地平面线刻:指在图像轮廓外减地留下平行细密的凿纹。

2、铲地平面线刻:指在图像轮廓外减地留下不规则的铲印。

3、深剔地平面线刻:和上述2者不同的是,以上两者凿纹与铲纹极浅。而此技法在图像的轮廓外剔地较深,一般来说约有1到2公分。图像较密集,轮廓外面积也较小。

4、剔地平面线刻:指在图像的轮廓外剔地,而在图像内部细部上,施以朱、墨线条表现,不加刀刻。

(四)浅浮雕。物象轮廓以外减地,物象凸出呈弧面,在物象上按需要刻出不同的弧面,以表现物体各部位的立体效果,有些细部或再施阴线处理。微山两城、邹城郭里、滕州东寺院、台儿庄李庄等地,皆出土过此类画像石。

(五)、高浮雕,减地后物像弧面浮起较高,细部起伏明显,有较强的立体感,如山东安丘墓门额的卧鹿像。

(六)、透雕,把物像的某些部分刻透镂空,使之类似立体的圆雕,如安丘墓中柱的人物像。

因素。

济宁、枣庄的画像石雕刻技法基本涵盖了我国汉画像石雕刻技法的所见种类,而在此区域中又以济宁嘉祥和枣庄滕州的画像石最为精彩。嘉祥武梁祠的汉画像是我国的艺术之宝,多次被收录历史文献之中。

二、嘉祥汉画像石雕刻技法及艺术特色:

嘉祥汉画像石以其精美的雕刻闻名于世,特别是以武梁祠的最为突出。 纵观嘉祥地区画像石其雕刻技法主要有四类:

(一)、减地平面阴线刻。这种雕刻技法在嘉祥地区使用的较为广泛。嘉祥武梁祠、宋山、齐山、甸子、南武山等地,都出土过这种画像石。以武梁祠、宋山一批居多。嘉祥地区的减地平面线刻画像石主要是凿纹减地平面线刻。

在制作时先把石面打磨光滑平整,凿纹一般采用较为细密的竖凿纹(徐村有斜纹处理),凿纹一般较浅,图像突出的幅度不大。在图像的刻画上外轮廓线清晰严谨,用线婉转流畅,视觉上较为突出,与皮影和剪纸有相似之处,由此可见作者的雕刻技法精湛娴熟。画像石的创作虽然以刀作笔,以石为纸。但工匠们对线条的运用却得心应手。根据不同的需要,或婉转流畅,或刚直豪,。或粗壮有力,在坚硬的石块上创造了栩栩如生的形象。历史教科书中的《荆轲刺秦王》一图便是来源于嘉祥武梁祠的汉画像。

(二)、凹面阴线刻。嘉祥五老洼、吴家村、花林村、刘村洪福院、蔡氏园等地出土的画像石用此刻法,其中五老洼较有代表性。此种技法图像的雕刻低于平面,制作时先将石头用竖阴阳刻线加工,再在石面上画上工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