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行政管理论文 > 教育资讯

行政论文:孔子仁学的话语结构——孔子仁学思想新探(一)[1]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3/29 21:52:48 行政管理论文
行政论文:孔子仁学的话语结构——孔子仁学思想新探(一)[1]
行政论文:孔子仁学的话语结构——孔子仁学思想新探(一)[1]行政管理论文
【论文参考网 - 行政管理论文】
摘 要:孔子仁学是对社会人生的观照。孔子说“仁”,是从不同的角度表述的。在孔子的仁学话语中,“人”是社会的人,每个人都有一定的职分。孔子认为真正的“人”要“知天命”、“明道”、“行道”,“我”与“他者”应该和谐一致。孔子的仁学,以有别于西方世俗化人文主义的东方社会化人文主义为其思想基础,要求“人”参与社会、关心天下,求得“我”与“他者”和谐一致。论文论文参考网

关键词:仁学;人文主义;我;他者

孔子仁学,是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内容的政治伦理哲学。《礼记?大学?经》曰:“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修身”是孔子仁学的核心内容。

孔子仁学产生于“礼崩乐坏”的春秋时代。有周至春秋,卿、大夫有“家”,诸侯有“国”,周天子有“天下”;有“天下”者,为奴隶社会的最高统治者;有“国”有“家”者,为奴隶社会的奴隶主贵族;有“天下”有“国”有“家”者,是奴隶社会的统治阶级,他们以层层分封而立家、建国、有天下,建立了属于奴隶主统治的“社会大家庭”。如何保持奴隶主统治的“社会大家庭”的稳定?周代统治者在夏、商两代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制定了周代的制度。孔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1] 周代制度的依据就是“礼”,“礼”既是孔子仁学出发点,又是孔子仁学的归宿。

周天子的最高统治权是从商代统治者手中夺过来的。周代统治者认为“天命”无常,有德者得“天命”,商纣王“无德”,因荒淫无道而失去“天命”。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关键在于“德性”。所谓“德性”,就是要保持人民对自己的信任。而这种“德性”,必须以“修身”得之。因此,产生于周代社会的孔子仁学则认为“德性”是政治领导不可分割的一个向度。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的大转型时期,中国社会结构和社会文化发生了天崩地裂的变革,出现了“礼崩乐坏”的文化失范局面。夏、商、西周以来逐渐形成的宗法等级制度陷入了严重的危机,天道失落,社会结构松动,“社稷无常奉,君臣无常位”,个人社会地位出现了“三后(虞、夏、商)之姓,于今为庶”[2]的戏剧性变化。面对“礼崩乐坏”的社会现实,传统天道的失落改变了人们思考问题的视角,在天人问题的大背景下,孔子特别重视人,尊重生命,从人的视域来思考文化与人的价值与意义,重新思考文化的终极性与神圣性、文化的神性与人性等问题。

1、什么是孔子的“仁”

孔子的仁学话语,多见于《论语》,部分见于《礼记》之《表记》、《中庸》、《仲尼燕居》,以及《孔子家语》等。

孔子说“仁”,是从不同的角度表述的。

“仁”,三达德之一。子曰:“仁者,人也,亲亲为大。……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也,五者,天下之达道也;智、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3]“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4]“仁”这种德行,表现在人的行为的各个方面,“夫温良者,仁之本也;慎敬者,仁之地也;宽裕者,仁之作也;逊接者,仁之能也;礼节者,仁之貌也;言谈者,仁之文也;歌乐者,仁之和也;分散者,仁之施也;……”[5]“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6],有仁德的人, 称之为“仁者”。孔子主张“泛爱众,而亲仁。”[7]邢?m疏:“亲仁者, 有仁德者则亲而友之。”孔子认为:“仁有三,与仁同功而异情;与仁同功,其仁未可知也;与仁同过,然后其仁可知也。仁者安仁,智者利仁,畏罪者强仁。仁者右也,道者左也。仁者人也,道者义也。厚于仁者薄于义,亲而不尊;厚于义者薄于仁,尊而不亲。”[8]“智、仁、勇”三者,“仁者必有勇”[9],“智者”与“仁者”相对。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10]朱熹注曰:“智者达于事理而周流无滞,有似于水,故乐水;仁者安于义理而厚重不迁,有似于山,故乐山。动静以体言,乐寿以效言也。动而不括故乐,静而有常故寿。”

“仁”,心之德。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10]朱熹注曰:“仁者,心之德。心不远仁者,无私欲而有其德也。”孔子十分重视“心之德”,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11]朱熹引游氏曰:“惟仁者无私心,所以能好恶也。”所谓君子,是因为心中有“仁”。“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11]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11]朱熹注曰:“其心诚在于仁,则必无为恶之事矣。”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11]朱熹引程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类。君子常失于厚,小人常失于薄。”朱熹引尹氏曰行政管理论文